谈齐白石花鸟画的境界 |
时间:2015-02-03 00:52:40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摘要: 在深圳,汤发周按中国传统仪式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图一
图二
画稿在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往往采用线描加笔记的方法,不仅仅记录位置、结构而且记录用什么颜色和用色的深浅。齐白石的很多写意作品看似一笔挥就,实际上是通过用线描精心安排后画出的。
在花鸟画中设色布置非常重要,齐白石在花鸟画稿中对于颜色的笔记特别多,乍看《荷花鸳鸯稿》(图一)仿佛一张复杂的地理等高线图,在荷花的花瓣上齐白石多处标记了“深”、“浅”、“浓”、“淡”、“白”等字样,图稿虽不着色,但是对于花色的点染齐白石已经深思熟虑了。《荷花鸳鸯图》(图二)是一幅小写意作品,完成后的作品仿佛是艺术家的随意而至、信手拈来,哪知这幅绘画后面的用心良苦。 齐白石作画稿常用线描加笔记的方法,线描可以用来使形象精确,笔记可以随时记录灵感。这种文学性的白描图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画家通过这种方式先在纸上将作品进行“预演”。为了一幅画的创作,画家往往需要预演许多次才能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因此齐白石经常为了一个主题作很多幅画稿。水墨画一笔定乾坤,落笔无更改的特点注定这是一种需要人力和天助共同完成的艺术。 对于齐白石,画稿在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中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前的准备工作,更是其学习绘画的重要方式。不知是齐白石天性聪敏还是另有高人指点,齐白石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用蒙版纸勾勒其他人的画画进行研习的好方法,他在自传中说他在上蒙学的时候看见邻居家门上的雷公像非常有趣,就用板凳将自己垫高,用半透明的薄竹纸蒙在画像上描下来,而且画得很不错,这让小阿芝大受鼓舞。而这可能是我们能找到的齐白石用画稿学习的最早记录。这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作品《双钩摹谭溥梅花》(图三)是齐白石临摹其同乡画家谭溥的画稿,在题跋中可知齐白石三十岁左右画了这张画稿,其目的是为了学习他的一个同乡瓮塘老人的梅花画法。这幅画也是画于薄竹纸之上,沿用的是儿时画雷公的方法,但是画画的技艺以及作画的精心、细心,画中可鉴,齐白石七十多岁的时候又见到这幅画,不禁感慨良多,于是又在画稿上书写了一段题跋,记述这段学习的经历。 齐白石用于记录、学习的画稿很多,其中画技最为卓越的,经历最为传奇的是《临孟丽堂〈芙蓉鸭子〉之二》(图四)。根据题跋,齐白石四十余岁的时候游广西,于乙巳(1905年)向他人借来孟丽堂的作品临摹。后来家乡兵变,齐白石带着临摹的作品来了北京。己未年(1919),应秋江道兄之请再临摹本,也就是这幅作品。甲戌年(1934),张次溪在沂文齐处得到了这张画,拿来请齐白石题记,这次与此画相隔十多年后的重逢不禁让齐白石感叹“手迹尤新,鬓毛非旧”。此作笔法老到,墨色典雅,特别是鸭子的形象憨态可掬,虽为临习,但是其艺术水准与一张创作作品已无二致。 上一篇:访齐白石故居 下一篇:齐白石画画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