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文化事业推广部:姚经理15138948246
齐白石文化字画销售部:谷经理17621914697
邮箱:qibaishichuanren@163.com
网址:www.qibaishichuanr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齐白石资讯
齐派传人、齐良芷弟子-画家汤发周揭秘:衡水籍文人周铁衡:齐白石入室弟子、郭沫若终生挚友
时间:2018-03-14 11:45:32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周铁衡 资料图片(摄于1963年)
 

 
  用沧海遗珠形容周铁衡,应该并不为过。但用一个明确的身份来定义他,似乎就是一道难题:行医为生,同时又是诗人、书画家、收藏家、文化学者,精篆刻、通音律,著述颇丰。有幸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上世纪20年代留学日本,是郭沫若的终生挚友……他的一生,见证了半个世纪的离乱与传奇,却因为种种原因几乎湮没于历史的重重烟尘。只是在近几年,这位学贯中西的通才、有着多方面成就的艺术家,才开始逐渐回归世人的视野。
  不久前,“风起辽海——周铁衡书画篆刻文献精品展”在荣宝斋沈阳分店美术馆举办,在辽沈大地引起轰动。曾任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的著名美术史论家刘曦林“惊异其笔墨之精能,写意之高超”,为他被埋没多年深感遗憾:“查《齐白石辞典》,在弟子部分有龚文男撰之《周铁衡》辞条,大约三四百字,尚有知者,但言其篆刻较详,叙其画甚少。回阅拙著《20 世纪中国画史》,在《大匠之门·齐白石》章第六节《齐白石的弟子与传人》中竟只字未提,深感艺海无涯,画史难全。”

 
 画才、急智  家学渊源


  周铁衡的故乡是我们的衡水,他的童年,就是在冀州北榆林村度过的。
  周铁衡的遗孀2000 年去世,终年95 岁。此前,周铁衡的小儿子周维新依据母亲的回忆和父亲留下的札记信函、作品款识和其他旁证资料,写下了父亲的年表。
  1903 年周铁衡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像传统文人一样,他有很多别号、斋号、堂号。祖父为其取名德舆,字铁衡。他仰慕吴昌硕(号大聋),自号阿聋、半聋,堂号四音馆;因祖籍冀州,有河北周郎、冀州布衣之号;终生从事古钱币研究,别号清泉堂、五百钱富翁;晚年书画变法,号跳出古人室、后来居。上世纪60 年代,他曾任鲁迅美术学院兼职教授,又号灌园丁……周铁衡刻有一枚“濂溪后裔”印章。据称,周家的先祖可追溯至宋代周敦颐,祖籍本在江西,其中一支辗转迁徙到河北。
  当年周氏家族依靠祖上传下来的田产维持生计,还算富足。周铁衡的祖父周汝南曾是晚清言官。父亲周樾溪是清末最后一批进士,学问渊博,富有收藏,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开封参加甲辰恩科会试,是第270 名,但没有“传胪”,即考中而未殿试。1905 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开始实行现代学制。
  由于祖母和母亲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周铁衡幼年接受的家庭教育质量很高,祖母会给他讲《山海经》《三国志》《西游记》《岳飞传》等故事,母亲则教他背一些唐诗宋词元曲。
  周铁衡的绘画才能很早就被家人发现了。三岁时,他用祖母做鞋底的袼褙剪成了一条飞龙,极为肖似。祖父由此断言:“此子乃吾家千里驹。”
  “千里驹”6 岁时从一个佳对上显示出不凡的聪明才智。这年6 月,周樾溪由京师回乡省亲,在一个下雨天背着周铁衡蹚水到家塾上学,塾师见状,脱口道:“将父作马。”周铁衡几乎不假思索,大声答道:“望子成龙!”仅仅两个月之前,祖母才为周铁衡开蒙,他进入家塾读书的时间还很短,刚开始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周铁衡的急智让塾师和父亲极为赞赏,稚子佳对的故事不胫而走,在当年的北榆林村乃至冀州塾界传为美谈。
  过了一年,周铁衡从家塾转到了北榆林村的私塾。他一直喜欢画画,经常为塾师和同学画像,在家则为祖母和邻居描花样。
  1911 年6 月,周樾溪放官安东(今辽宁丹东)县令,他把家眷安顿到奉天(沈阳)。8 岁的周铁衡颇受父亲器重和喜爱,被周樾溪带到任上,进入安东元宝山师范附属小学,每天放学回家就跟父亲学习对句,五、七言试帖诗及《小学》等。家学渊源,为周铁衡打下了扎实的国学底子。1912 年,周樾溪带着周铁衡到热河省的隆化县上任。次年春,隆化县发生饥荒。看到饥民的惨状,周樾溪请求拨内帑救灾并减捐课,不想却触怒上司,被革了职。
  父子回到奉天,周铁衡进奉天中央模范两等小学堂读书,在家继续跟随父亲修习国学,课程逐渐加深,开始学习《书经》《段注说文解字》等。期间,母亲阎氏患病进京治疗,他也随行前往,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两年后母亲病情好转才随母亲回来,在奉天省立第四小学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业。
  1920 年,周铁衡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南满中学堂,1923 年21 岁时考取了南满医科大学。1925 年暑假,在长辈的安排下,周铁衡回老家到冯家庄夏家相亲。冯家庄与北榆林村相距不远,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的大村,曾有高高的寨墙和武装,至今还有不少残存的古迹。夏家是冀州望族,族谱可上溯到明代,历史上出过不少官吏。传到近代,夏氏家族有很多产业和生意,例如油坊、烧锅一类,还在保定开设当铺及铁厂,和周家可以说门当户对。
  周铁衡对这桩婚事很满意,不仅是因为夏家的富有,更主要的是对聪慧秀美的未婚妻夏语冰的爱慕,他为夏语冰画了一张肖像,精美传神,记下了当年风华正茂的两个年轻人美好的情愫。
  两年后的1927 年4 月,周铁衡大学毕业,到南满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6 月就和夏语冰结婚了。两人一生情爱甚笃,育有四男四女,周维新是最小的儿子。
  夏语冰精明能干,在父亲夏吾给她指派的经纪人帮助下在奉天购房置业,把家族生意拓展到了东北,涉及工商金融多个领域,在吉顺丝房、内金升等不少著名老字号都持有股份。
  周铁衡工作一年之后,被保送到日本九州帝国大学进修,后来还到东京深造。1930 年回国后到四平出任四洮铁路局医院院长,这年他刚刚28 岁。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被日本人占据。周铁衡不满日寇横行霸道,辞去了院长职务,回到奉天在小南门里开了一家“舆记诊疗所”,主治内科和儿科。他钻研父亲的中医验方,对照自己所学,很早就开始了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实践,写下了《妇科抉微》,郭沫若曾为此书作序、题写书名。
  1959 年,周铁衡被中国医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讲授中西合流治疗妇科疾病课程。因为德语出色,他曾在德国友人来校访问时担任翻译。
 

 齐白石的“手艺买卖官”


  写下《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著名作家、诗人方冰曾任辽宁省作协副主席,他与周铁衡在上世纪50 年代成为朋友,彼此相投,过从甚密。
  一次,方冰问周铁衡:“你在医学上很有成就,为什么又沉溺在书画文物中呢?”
  周铁衡说:“我当医生只是为了生活,其实兴趣早就不在医药上了……”
  诗书画印是传统文人的必修课。周铁衡13 岁时拜陆小轩为师学习篆刻,16 岁开始跟邱壑学习山水画。他拜齐白石为师,是同乡瑞光法师的引荐。
  1919 年7 月,奉天大南边门外慈恩寺举行法会,邀请东北和北京的高僧坐禅。北京衍法寺方丈瑞光应邀前来参加典礼。他也是冀州人,与周樾溪是世交,曾一同参加乡试。一次他到周家闲话,周铁衡出示书法、绘画、篆刻习作,请瑞光品评。
  瑞光问了周铁衡的师承,对周樾溪说:“北京有一个齐白石与我是半师半友,在北京独树一帜,现在虽然名望不重,将来必定是中国画界扛鼎人物。名师出高徒,待法会完毕,我带铁衡进京拜齐白石为师。”
  临行前,周樾溪给周铁衡拿了一些银元,又让他去吉顺丝房取些绸缎洋布,给白石老人带上当见面礼。
  周铁衡到北京后,瑞光法师带他去菜市口西南的法源寺,当时齐白石在那里寄居。之前,周樾溪曾特意叮嘱,拜师时要穿长袍。见了白石老人,周铁衡撩起袍子规规矩矩叩了三个响头。
  周铁衡拿出三册习作请齐白石过目,齐白石点评之后说:“以我为师,诗书画印不可偏废,铁衡基础不错,今后要兼收并蓄,意会之处须心领,不必言传。”
  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后,周铁衡放寒暑假或者随父返乡途经北京时就前去请教。他把诗稿、绘画、篆刻、书法作品送到齐白石那里批阅,齐白石也偶有答赠,还把周铁衡介绍给京津画界名家陈半丁、徐燕孙、胡佩衡、金潜庵等人认识,又通过关系介绍周铁衡去故宫博物院参观,让他有幸得见皇家所藏的历代真迹。
  1936 年,周铁衡所著《半聋楼谈画》杀青,托人带到齐白石处请求审阅。不久,齐白石为其作序:“谈画楼头人半聋,口谈还与手俱工,有人画里穷三昧,来看周家此卷中。”这一年,齐白石为周铁衡治了“半聋楼”“手艺买卖官”两方寿山瓦钮印——周铁衡曾为齐白石当过书画篆刻作品的交易中间人。
  1951 年,沈阳故宫举办“抗美援朝书画作品义卖展览会”,周铁衡邀请齐白石出作品参加。齐白石很快寄来了十余件作品,并邀请胡佩衡等知名画家捐赠画作参与义卖。齐白石还将题有“愿世人都如此鸟”的《和平鸽图》赠给了沈阳故宫文管处。
  1957 年,周铁衡在55 岁生日前夕收到了齐白石托人从北京带来的一幅《和平鸽》。感念师恩,周铁衡将画作精裱装框悬于壁间,朝夕晤对,每逢朔望还在宣德炉中放上檀香,点燃后供奉于画前。
  这年九月,齐白石在北京去世。周铁衡听到噩耗悲痛不已,前往奔丧,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半年多茹素、不剃须发,每天在《和平鸽》前拈香,怀念老人。
  

与郭沫若的交往酬唱


  周铁衡与郭沫若相识,缘起于日本的一位收藏家西哲太郎。周铁衡与西哲1927 年相识,西哲年长,两人算是忘年之交。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西哲太郎一家没有回国的路费,周铁衡解囊资助,帮他买了四张回国机票。临行时,西哲太郎将所藏之印全送给了周铁衡,多达五百余方。
  周铁衡去日本留学时,西哲太郎把他介绍给了日本望族西园寺公望。西园寺的家族是日本地位很高的贵族,周铁衡在课余时间为他整理府上收藏的各类中国古代艺术品。
  当时郭沫若流亡日本,研究金石学取得不少成果,在日本学术界知名度很高。西园寺公望曾经在家中宴请过他。在西园寺府上相识后,周铁衡与郭沫若成为一生的至交。两人有不少诗词书画上的酬唱往来,郭沫若和于立群的很多印章都出自周铁衡之手。在为西园寺工作时,周铁衡对其府上所藏的中国安阳出土的甲骨文片产生极大的兴趣,开始对“石鼓文”与“诅楚文”进行比较研究。结识郭沫若后,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学术问题,还曾结伴去文求堂书店查寻有关甲骨文的资料文献。
  文求堂书店是田中庆太郎1900 年在东京开办的汉籍书店,在日本的学术界非常有名,上世纪30 年代郭沫若在日本的一些金石研究著作都是文求堂出版的。田中庆太郎和近代中国很多重要人物有联系,除了郭沫若,还有郁达夫。
  回国后,周铁衡一直与郭沫若保持着联系。1931 年周铁衡独立开办诊所之后,曾致信郭沫若:“如此可不为公务所累,闲暇时可搜集整理钱币、陶瓷、书画等。亦可半职业从事绘画、篆刻创作。”
  1948 年,郭沫若为周铁衡写了一幅行草书法作品:“貔子窝前舟暂停,阳光璀璨海波平,汪洋万倾如青靛,小屿珊瑚列画屏。”第二年年初,郭沫若携李初梨、朱光由香港至丹东途中,由韩光陪同来沈阳,将这幅作品带到周铁衡家,并为其印谱题笺《半聋楼印草第二集》,以诗代序:“萍翁有入室,铁笔神可通。性逸业亦逸,我聋君亦聋。刀圭先后学,金石左右逢。嗜者又奇癖,无乃太相同。”
  看过周铁衡所著医书,郭沫若为他用草书作序:“铁衡本习西医,顷以所著《妇科抉微》见示,乃系中国医术,用知著者实兼冶新旧于一炉也。方今习医术者大抵皆有所偏,通新者则蔑古,泥古者则拒新。新良不可拒,旧术积数前年之经验,谅亦有足取之处,宁可一概弃置之耶?以新御旧,斯为正轨,铁衡殆有意于此矣。方今妇女界正谋解放,而由疾病中解放,亦一切要事,望读者酌取此意。”
  这一年,周铁衡还请郭沫若为沈阳故宫题写了匾额,为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第二中学题写校名。
  1952 年4 月,郭沫若在莫斯科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后与茅盾一起回国,路经沈阳,来到周铁衡家。周铁衡为郭沫若、茅盾各刻一印,并为郭沫若画花鸟、金鱼斗方册页。
  1964 年,周铁衡为郭沫若刻了“郭沫若”“于立群”“桃花源里可耕田”“东风万里堂”等十九方印,托人送至北京郭沫若宅邸。印石是之前郭沫若托人送到周铁衡那里的。
  第二年,周铁衡来北京到中国美协与李苦禅、李可染等人商量筹办“齐白石弟子作品联展”事宜。他来到郭沫若家,郭沫若为他写了一幅中堂:“纵有寒流天外来,任教冰雪积成堆。东风自孕胸怀里,瞬间山花遍地开。”于立群写了四尺对开条幅“敢教日月换新天”相赠。
  回沈阳前,郭沫若又约周铁衡小酌。席间,于立群以檀香木骨小扇相赠。扇正面为郭沫若草书“卫夫人笔阵图”,背面是于立群绘“荷包花”,款题:铁衡同志留念。
  

“笑我多能误一生”


  “玉梅零落晓烟中,杏子初花试暖风。君到淮南春亦到,酒旗斜映一枝红。”
  “马渡溪头苜蓿香,片云片雨渡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雨后花开写乍晴,穿枝鼠到助诗成。龛中泥像微微笑,笑我多能误一生。”
  ……
  这是周铁衡留下来的部分诗作。“笑我多能误一生”一句,堪称他最为贴切的自我写照。
  周铁衡被称为通才,在医学、诗词、书画、篆刻、收藏、古琴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他一生勤奋,著述颇丰,有《半聋楼谈画》《东窑考》《半聋楼印草》《妇科抉微》《清钱轶录》《半聋楼札记》《东风集》《中西古典音乐之比较》等等。
  周铁衡30 多岁时当过奉天美术协会委员,还在奉天美术专科学校教授过中国画。他1955 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1958 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后来当过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沈阳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市文联副主席,1964 年当选辽宁省美协副主席。
  周铁衡的绘画从工笔重彩入手,中年后形成了以写意、大写意为主的表现形式。他借鉴西方绘画中的素描,把透视、光感等元素引入了中国画的创作,有种超前的意识。
  《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说,周铁衡转师诸家终成笔墨大家,诗书画印皆精,是画坛遗珠,其笔墨的可贵处是重品比德。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著名画家范存刚认为:周铁衡的书、画、印皆受齐白石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造和发明。其大写意花鸟、山水皆能删繁就简、呈现出一种朴质无华的自然之美,是白石老人一脉重要的文人画传承者。
  因为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周铁衡的书画作品几乎都是自写自画自钤印。1949 年10 月出席东北人民政府建国招待会时,他即席作画赋诗,语惊四座。
  1961 年6 月,傅抱石与关山月联袂到东北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写生之旅。他们一行在9 月来到沈阳书画研究会,笔会交流时,周铁衡与傅抱石合作了一幅《双松图》,傅抱石画的南国松树婀娜,周铁衡的北国松树苍郁,各具特色。
  第二年8 月,谢稚柳、张珩、蒋兆和等著名书画家来沈阳讲学交流,周铁衡与钟质夫、王文燦、蒋兆和、谢稚柳等人联手创作了《东北风光》;与蒋兆和联手创作了《东风到处果儿红》。
  1966 年,周铁衡绘制的《开门红》发表在《美术》杂志上。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周铁衡曾为不少名人刻过图章,除了郭沫若、茅盾,还有萧克、蹇先佛、蹇先任等人。他藏有文彭、丁敬、沈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印章,还亲自考察章料产地并对各种石料进行比较研究,很早就发现产自内蒙古的巴林石“光润怡人,奏刀以为与寿山石无异”。周铁衡在札记中记载,上世纪50 年代,他把自己收集的精品巴林石章料“艳血”“冻石”等送到齐白石的面前,老人“笑逐颜开”。
  就篆刻艺术来讲,周铁衡在某些方面曾被齐白石认为超过了自己,甚至超越了赵之谦。1938 年齐白石为周铁衡《半聋楼印草》题笺并作序:“……铁衡弟由奉天寄呈手刻拓本二,求批其短长。予见之大异!何其进之猛也?其粗拙苍劲不独有过于予,已能超出无闷(赵之谦)矣……”
  周铁衡的收藏广泛而精深,包括陶瓷、钱币、文玩、书画等。留学日本期间,周铁衡参观了东京的博物馆藏瓷之后,对陶瓷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在西园寺家,他结识了日本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日本古文学、石鼓文专家中村不折,与他们有学术方面的交流。回国后,周铁衡曾去陕西铜川黄堡镇考查耀州窑址,还去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福建等地考查宋代官窑及各名窑窑址,写下了图文并茂的《东窑考》一书,杀青后寄往小山富士夫处,后来在日本发表。周铁衡50 多岁时,曾自己研究烧制瓷印,但“十之七八不得成就,惟‘学快活’一印以为稍稍满意。”
  “关东三才子”之一王光烈是近代东北书法篆刻第一大家,民国时曾任奉天金石书画研究会会长。周铁衡就是看到他收藏的历代钱币精品后,开始了货币收藏。30 岁以后,周铁衡专门收集清代货币,曾与我国著名的钱币收藏家马定祥有过探讨交流。
  马定祥是中国钱币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清篇主编,为我国的钱币收藏与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周铁衡上世纪30 年代开始与在上海的马定祥通信,交流藏品信息及收藏心得。
  上世纪40 年代,周铁衡开始致力于太平天国瓷质卡钱的搜集,与马定祥一起探讨过太平天国军饷银洋铸造起迄时间。1942 年7 月,周铁衡与马定祥在北京相见,结束以往神交。两人出示所藏货泉拓本,互为对方藏品之精而叹服。
  周铁衡在43 岁时写下了《清钱轶录》一书。上世纪80年代,马定祥出版专著《太平天国钱币》。
  周铁衡在音乐上的研究探索持续多年,曾把《东方红》改编成了古琴曲,1962 写成了《中西古典音乐之比较》一书。他酷爱中国古典音乐,自号“半聋”,除了因为钦羡吴昌硕(号大聋)的才艺,还有一个原因:中国传统上将匏、土、革、木、石、金、丝、竹定为八音,他自谦只能听其一半。上世纪40 年代,周铁衡将自己收藏的明版古琴谱中的数首曲子由工尺谱改写成了五线谱。
  1940 年周铁衡去北京看望齐白石时,与古琴名家査阜西相识,开始探索古琴曲、琵琶曲与国外古典乐曲的比较研究。回到沈阳后,他托人将所藏古琴送往北京,经査阜西鉴定该琴为宋代“焦尾”。
  现代淮阳琴派古琴家淩其阵当过工程师,后来是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顾梅羹一起创建了“辽宁古琴研究会”。他在1954 拜访过周铁衡,商议在沈阳组织琴社。周铁衡一度与淩其阵探讨古琴改良,因为抚琴时总觉得琴音发闷,弹着不激越。再就是,古琴与西洋乐器是不是能在一起配合?淩其阵鼓励他去尝试,周铁衡反复试验,却最终体会到,古琴和箫在一起才能最真切地表达文人内心世界最深邃的幽怨;将古琴琴弦改为钢弦也是有问题的,他后来又都恢复成了丝弦。
  

爱国、思乡乱世之中的文人情怀


  19 世纪晚期,满清政府开放关禁,允许河北山东等地的人们闯关东。早年,衡水也有很多人到东北做工、经商,后来在那里安家落户。青壮年移民的大量涌入和民国初年东三省推行的经济发展“新政”等因素,极大地刺激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东北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很快超过了长江流域。那里一度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然而,这里一直被日俄等列强垂涎觊觎,愈演愈烈的渗透殖民行为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侵略。周铁衡有这样的诗句:“本是观光上国宾,遇穷不得展经纶。空肠饥叫三秋蚓,蔽体衣披百结鹑……”诗中吟咏的,就是他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愤压抑和无尽的痛苦。
  周铁衡曾经就读的中学和大学都是日本的殖民机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所办,虽然客观上使他接受了较为先进的现代教育,但其背后的侵略者面目却无法掩盖。伪满时期,日本人居然曾试图把中国画改名为“东洋画”。周铁衡读大学时就有了这样的感受:“中国文化艺术为日本人取去,略加改变,便为日本人所有。日本人研究中国文化煞费苦心,意在瓜分中国,夺为己有,故国人要锐意继承国粹。”
  刘伯刚是周铁衡在南满中学堂时的同学,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 年代介绍周铁衡到奉天第二监狱当兼职主任医师。周铁衡对狱中关押的所谓“政治犯”非常同情,经常利用自己的身份便利,设法为他们争取药品衣食。
  乱世之中,周铁衡有过不止一次的牢狱之灾。
  1939 年6 月,周铁衡的弟周德兴(繁体为“興”)因为贩药被日本人通缉。日本人分不清两人名字中的“舆”和“興”,把周铁衡抓了起来顶罪。夏语冰四处奔走,找周铁衡在沈阳的文化界和医学界的朋友帮助解救,才使他在被羁押将近一个月后得以获释。
  1944 年,周铁衡因为以药品周济两位中原人士,再次被日本宪兵以反满抗日之名拘押了两个月。
  1948 年沈阳解放后,周铁衡结识了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文物处长王修,“大有倾盖如故之感”。受聘为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后,周铁衡和王修带领文管处的同志们把文物进行分类,一起整理了数万件文物,创建了沈阳故宫博物院、东北博物馆(现辽宁博物馆)、东北图书馆(当时为全国第三大图书馆)、东北档案馆(现辽宁档案馆)。他们还在战火中抢救保护了包括张旭《古诗四帖》、周昉《簪花仕女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蒲松龄《聊斋志异》、《农桑经》手稿和存于文溯阁的《四库全书》等国宝。
  1950 年抗美援朝的时候,周铁衡和王修一起组织书画、古玩、演艺界人士进行义卖义演,他日以继夜,亲手拓印了一百部《半聋楼印草》义卖筹款。上世纪50、60 年代,周铁衡响应党的号召,将近百件个人藏品无偿捐献给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东北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馆等。他很多优秀的画作、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周铁衡1945 年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再也没回过衡水。然而,他对家乡始终怀念,曾刻下一枚“断乡音”印章抒发自己的游子情怀。他还有一些“来奉×年”的印章,也是怀乡之作。周维新说,父母之间的对话都是冀州乡音,官话是对外人和孩子们说的。
  到了上世纪60 年代后期,在那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中,周铁衡的人生受到强烈冲击。为了写生,更是为了避难,他开始了长时间的游历。1968 年,周铁衡从沈阳出发至北京,走过了泰山、黄山、华山、庐山,沿长江逆流而上,过三峡、重庆至涪陵,又北上大连……辗转于几个儿女之家。最终,他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作品与藏品也在7 次抄家中散失了。
  周维新从上世纪70 年代开始搜集回购父亲的作品,历尽波折,终于在2017 年出版了《半聋楼画集》,收录周铁衡的诗、书、画、印共283 件作品。目前,他正在酝酿把父亲的作品展办到北京,办到中国美术馆:“我要让更多人认识到父亲多方面的成就,让他重新回到艺术史上应有的地位。”
  在民族复兴、文化振兴的新时代,周维新正一步步努力着,让父亲的名字逐渐褪去岁月的尘埃,重新闪耀出应有的光彩。

(图文/少白公子)

画家简介:

汤发周年少时曾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后在齐良迟、郭秀仪、齐秉正、王砚方等众多齐派大师的指点下,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先生他喜读书史,略晓古今之事,颇舒已怀,日三省而知不足。现为中国齐白石纪念馆特邀画师,齐白石美术馆终生签约艺术家,上海齐白石研究会会长,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白石艺术基金投资人,齐白石品牌联盟秘书长,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首席战略官,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少林禅拳书画院副院长,风水周易研修院特邀画师,齐白石传人书画社社长,河南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办人,华中地区河南区域齐派创新绘画艺术培训基地总监,中国建设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华中地区齐派书画展销基地总负责人,专门研究“齐派”技法近十年,其中以“画虾“造诣最深,先生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为此,齐良芷女士特为他的作品制定润格和作品集作序。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派传人-少白公子汤发周趣说:···
下一篇:齐派传人、齐良芷弟子-画家汤发···

齐白石书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0229号
齐白石书画院主要经营齐白石书画、齐白石传人书画、齐白石后人书画、刀画教材、家居风水画,专注于研究齐白石文化及传播书画艺术32年
网站制作:和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