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再传弟子、齐良芷弟子-画家汤发周趣谈:齐白石弟子-王铸九艺术人生论 |
时间:2018-03-29 10:20:46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文 / 少白公子 王铸九是齐白石弟子中少有的以军人品性勤奋创作且造诣不凡的大家。他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在师承吴昌硕、齐白石并上溯徐渭、八大、石涛诸家遗风的基础上,在刻苦研习与长期创作中,形成了自己气势雄强奔放、笔墨沉实泼辣、色彩浓郁华滋、充满勃勃生机的“两石”风貌。王铸九生于二十世纪伊始的一九〇〇年,卒于“文革”伊始的一九六六年。因性格耿介刚烈、不堪忍受“文革洗礼”,自缢于画室,弃世而归天。成为生命不长、传世作品不多但人格与作品不朽的艺术家。有关王铸九的资料不多,学界对其关注更是不够,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参照荣宝斋所藏的王铸九作品,梳理其亦文亦武的“三苦”人生、论述其“两石”风格与李苦禅异同、剖析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嶦农”性格,为二十世纪美术史勾勒一位铁铸铮铮、画如其人、骨气夺人的王铸九。 一 亦文亦武的“三苦”人生 王铸九(一九〇〇——九六六)原名王鼎,字嶦农,河南舞阳人。王铸九有“三苦”:出身贫苦、生活艰苦、学习刻苦。早年念过几年私塾,随后在舞阳师范学校求学时,“以粗粮干饼加萝卜咸菜度日,有时粗粮干饼长了绿毛,就经太阳晒晒继续吃”。艰苦的条件使王铸九养成了吃苦、坚毅的性格,他曾起堂号“百忍堂”,正是那时生活艰苦与修炼品性的缩写。王铸九二十二岁毕业于舞阳县师范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两年。后为摆脱生活贫苦,投笔从戎,“加入直系萧之楚部队,先后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官;一九二五年被萧之楚提升为团部书记官,旅部上校参谋;一九二六年经同学赵子久(军需主任)介绍入冯玉祥部队,任第六军少校政治员;一九二七年,王铸九随冯玉祥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加入西北军序列。萧之楚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韩复榘)暂编第一师中将师长,王铸九被任命为暂编第一师少将总参议。王铸九奉命攻打张宗昌直鲁联军,收复豫东地区”。北伐胜利后,王铸九不愿继续参加内战,回到老家,“一九二八年夏在舞阳县城参加了中共舞阳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的成立,后因策划武装暴动失败,被迫离开家乡,按地下党组织的指示,重返萧之楚部队,任副官处长、联络参谋;中原大战后,王铸九随部队移防山东,负责所在部队与山东省政府(韩复榘任省主席)的联络工作,韩复榘主政山东不久,积极推行乡村建设,指定民政厅长李树春负责培训全省各级干部,王铸九从萧之楚部队被选拔后任山东省堂邑县县长。任职期间,王铸九深入农村,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因工作出色,卓有成效,韩复榘下令奖励该县军用卡车两辆,在当时的山东全省造成了很大轰动”。这是对王铸九工作的充分肯定与褒奖。 “抗战初期,韩复榘、李树春等路经河南时,专门看望了王铸九,特向他赠送一支德造的二十响驳壳枪和一柄刻有‘王铸九’名字的宝剑”,这也是对王铸九戎马生涯的永久纪念。但是否因这些历史印记给他在“文革”中招致了麻烦?我们不得而知。 王铸九 对话 1957 一九二九年,二十九岁的王铸九赴京拜齐白石为师,学画八年;卢沟桥事变后,王铸九已无法继续留京学画,只好携家人回到河南老家。临行前,他把家里的用具都寄存在齐白石家,以便日后继续跟随白石师。返回家乡的王铸九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县中学语文教员,也当过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任教期间从未中断过绘画创作。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冬,王铸九携长子重返京都,开始了他钟爱的绘画生涯。 王铸九 鹰 1958 王铸九在艺术上是以军人的毅力深下苦功的。为学好篆刻,他经常刻至深夜,刻了磨,磨了再刻,直到满意为止,弄得桌上地上都是泥浆。他习字习画都用元书纸,稍微好一点才用夹江纸,用不起宣纸。为了画好一枝一花、一鸟一虫,他在废纸的正反面无数次地练习,直至把纸全部画黑为止。他的勤奋刻苦深得齐白石的赞赏,白石曾言:“王生从我学画不到一年,而胜过多年者矣。”王铸九不仅自己刻苦,而且还严格要求子女同样勤奋,打好扎实的诗书画基本功,其长子说:“我七岁上学,八岁时父亲即教我画画、练字、学诗、读古文。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每日必写一百个毛笔字,画一张画,偷懒完不成就罚跪打手板……父亲返京继续跟随白石老人学画后,我也随父亲常去白石老人家,时常为其研墨抻纸,也得以看白石老人作画。”由此可见,王铸九自己勤奋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后人的刻苦精神和意志品质,并为后人创造学习机会,以便接受前辈大师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这种中国艺术特有的传授方式往往令学习者终生受益。这正是王铸九重视传承的体现。 王铸九 名花灿烂冒霜开 一九四八年春,王铸九与李苦禅、王青芳等在中山公园举办联展。徐悲鸿观展后订购了王铸九的一幅丈二《芭蕉》,并赠王铸九《奔马》一幅。之后又在北京前门箭楼举办画展,展出作品几乎全部售出。当时琉璃厂的多家画店也有王铸九的作品挂售,齐白石亲自为其制订了润格。解放后在荣宝斋和王府井的和平画店都有寄售。可以说,王铸九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齐门弟子中的佼佼者。 王铸九 拒霜魄力 1959 一九五〇年冬,经徐悲鸿、叶浅予介绍,王铸九在北京展览室作石膏人物雕塑工作,由于长期接触凉水石膏,双手经常麻木难忍,但他从未叫苦不迭。为增进雕塑人物的技艺,王铸九还拜“泥人张”为师,以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完成工作,在雕塑艺术上颇有建树。例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北京儿童医院私转公建院时,王铸九为医院做“母婴雕塑”,据其子回忆,“父亲受北京市文化局、卫生局的推荐,为北京儿童医院作巨大慈祥的母子雕塑像,父亲用我妻抱子照片为素材,制成母抱子巨幅雕塑像。现仍存放在北京儿童医院内,受到市政府、艺术界和群众的高度赞扬。”这段记载让我们了解到王铸九作为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 王铸九 松禽图 一九五五年前后,王铸九调入北京美术公司(北京画店前身)工作,每天到前门外廊房头条的一间工作室上班,与郭风惠、娄师白、李方白、胡爽庵、刘继瑛同在国画创作组。上班就是画画,他每天上交所画作品。因王铸九的绘画资历和造诣高于同组同事,所以作品标价也略高一筹,约八元一幅四裁小品。现在传世的王铸九作品中,多数是北京美术公司保留下来的。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尽管王铸九的绘画造诣高于同事,但他非常注意书法和诗词并重学习,常常向郭风惠请教诗词问题。他钦佩郭风惠的诗文,当时北京美术公司的同事们都称郭风惠为“活字典”。另外,王铸九还替弟子吴悦石请教郭风惠诗词,据吴悦石回忆:“余少年时即遵师命读书、写诗。每每诗成,先生则请郭风惠先生再为指正。先生说郭先生诗文好,诗文不成难以发展。先生要求每周一诗,余以为苦,然不敢搪塞,日日苦吟,今日始知吾师用心良苦。”这段回忆体现出王铸九诲人不倦、虚心问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长者风范。可以说,这些优秀品质至今依然不为过时,仍然是为人、为艺、为师的核心所在,尤其对浮躁的当下来讲,依然具有尊传统、重师道、讲品性的典范意义。 王铸九 蟹 一九六〇年前后,王铸九调入北京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前身)任专职画师,这也是花甲之年的王铸九进入了绘画艺术的黄金期。例如,一九六一年新春所作《双鸡南瓜图》,题句“回家风味”,显示出这一时期王铸九的创作热情和大好心情。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对宽松的一段时期,王铸九与众多老画家一样,笔墨饱蘸热情,积极投入创作,艺术服务社会。 王铸九 松鹤延年 据家父梁志斌回忆,他曾于一九六二年在彭八百家中见过王铸九,他俩有过一面之缘。王铸九身材不高,面容清瘦,蓄留胡须,衣着长衫,干净利落。彭八百介绍说:“梁生会作诗……”王铸九接过梁志斌写给彭八百的诗,像宿儒一般摇着头半眯着眼吟诵起来:“一树亭亭满院凉,虫声隐隐入纱窗。晚风无限殷勤意,缓缓南来送墨香。”王铸九连连说“好,好,年轻人会作诗好啊!”交谈间,他常常拈须聆听,时而闭目含笑,待人十分诚恳谦和。据梁志斌讲,他还听彭八百说过王铸九更有尊师之美德:王铸九曾跟白石老人同住一条胡同,白石偏爱炸糕,王铸九就每天早起手托两块热炸糕给老人送去。寻常小事,可见王铸九的朴实无华。 王铸九 向日葵 总之,王铸九亦文亦武的“三苦”经历,在他一九四六年重返京城、专事绘画到一九六六年不堪屈辱、弃世归天的廿年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王铸九的大写意作品中也充分展示出铁铸铮铮、生机勃勃、气宇轩昂、绵里藏针的鲜明特色;同时作为寄情于传统文化的王铸九,他的功力和修养又让他的大写意蕴含着书卷气而毫无野气与俗气。 二 “两石”风格与苦禅异同 王铸九号两石,关于“两石”的由来,有这样的记载:“(王铸九)曾画一巨幅牡丹,着意吸取吴(吴昌硕)、齐(齐白)两家之笔意,一遗老见之,叹谓:‘实在是融两石之长也。’王铸九极为欣赏‘两石’二字,遂号‘两石’。”六十岁以后号“两石翁”。“两石”既有体现王铸九画风之意,同时也是王铸九坚毅性格的象征。他善画大幅,纵向取势,有大气磅礴之感。 王铸九 春艳 王铸九的学画路径和渊薮可从齐白石为其制订了润格中得以一目了然,齐翁写道:“王鼎字铸九,号嶦农,少喜作画刻印,二十岁后,闻有收藏家,不辞远道,必往求观。得见前清诸名人真迹既多,遂得其法。复从吾游,明几夜灯,从无虚日,不辞酬应,积纸如山。吾谓从来知画刻者,皆高人逸士。能事之精微,出自清闲。分阴无暇,工匠也。为拟润格,减省烦劳。爱嶦农者,不以铜山当作珠海也。” 王铸九 竞艳 诚如齐白石所言,王铸九对艺术“不辞远道,必往求观”的广采博收和“明几夜灯、从无虚日”的专心致志,师从齐白石学艺的同时牢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白石名言,他的一方“两石煮画”印可谓意味深长,道出了探索之路的甘苦,最终在调入北京画院后的花甲之年,凸显出鲜明的自家风貌。由于王铸九去世早,存世作品不多,但总体风格都是以他酣畅淋漓、锐气弥漫的军人气势示人;他用笔既沉实泼辣,又灵活生动;墨色鲜明,浓淡干湿富于变化;设色既显浑厚华滋,又能高洁肃穆。他的大写意既求大美,亦不失精致,细节处理颇见匠心和意趣。 王铸九 管领群芳 1963 王铸九的创作黄金期正值艺术服务政治的时代,题材有限定,色彩要鲜明。例如,梅花有斗严寒、傲霜雪之誉;紫藤、牡丹有“姹紫嫣红”之象征。因此那一时期此类题材常见于诸多画家的笔下,但是画为心声,因人而异,可以说一画一风景,一人一面貌,而王铸九的“姹紫嫣红”题材颇具个人特色,浓郁繁茂,花团锦簇,但用色讲究,艳而不俗,不杂不乱;除时代所需的“姹紫嫣红”之外,王铸九在设色上更偏爱静穆、沉实、冷艳、雅逸一路,常用花青、赭石与墨色调制,用色以少胜多,和谐统一,反映出“紫丁香室主人”王铸九的高雅追求和不同凡响的艺术造诣。 王铸九 艳丽随朝露 王铸九擅长画牡丹,无论墨彩,都用笔灵动,用墨变化,曙红色花头,气象雍容,再以浓郁的墨色或墨绿色枝叶相衬,显得沉实凝重,生机盎然;以章草笔意书写“艳丽随朝露,馨香逐晓风”题句,起到点睛之妙,古雅大气,毫无牡丹题材易流于甜俗、艳俗之弊。因此题材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画者的格调高低和修为程度。王铸九兼有高洁、典雅的文人风骨和纯正、凛然的军人气质,这使他笔下的风物花卉卓尔不群,富有欣欣向荣之势,是力与美浑然一体的融合,是王铸九的特色。牡丹题材代表作有《春艳》《竞艳》《管领群芳》《艳丽随朝露》《东风吹得牡丹红》等。 王铸九 东风吹得牡丹红 1961 王铸九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64 王铸九还喜画藤萝,例如,两米长、一米五宽的代表作《一唱雄鸡天下白》便是范例。尽管王铸九身材不高,但大尺幅画却能驾驭自如,因成竹在胸,故下笔迅疾,挥洒淋漓,有撑天拔地之气势,这与他的军人气概不无关系。此作藤萝缠绕成帷,笔法融合了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众家之长,笔力雄健、笔势灵动。藤萝层次分明而穿插自然,乱中取势,乱而不乱;缠绕松紧相宜,特别是花穗与枝头处的舞动之势跃然纸上,仿如眼前跳跃的五线谱。这是以真挚的创作热情和高超的笔下功夫诠释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典范作品,是王铸九的能力所在和出彩之处。他笃实干练、从不拖泥带水和得过且过,这些品性及习惯使他的作品有着与同侪不同的力量感和精气神。 (图文/少白公子) 画家简介: 汤发周年少时曾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后在齐良迟、郭秀仪、齐秉正、王砚方等众多齐派大师的指点下,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先生他喜读书史,略晓古今之事,颇舒已怀,日三省而知不足。现为中国齐白石纪念馆特邀画师,齐白石美术馆终生签约艺术家,上海齐白石研究会会长,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白石艺术基金投资人,齐白石品牌联盟秘书长,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首席战略官,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少林禅拳书画院副院长,风水周易研修院特邀画师,齐白石传人书画社社长,河南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办人,华中地区河南区域齐派创新绘画艺术培训基地总监,中国建设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华中地区齐派书画展销基地总负责人,专门研究“齐派”技法近十年,其中以“画虾“造诣最深,先生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为此,齐良芷女士特为他的作品制定润格和作品集作序。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派画家、齐良芷弟子-少白汤发··· 下一篇: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画家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