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文化事业推广部:姚经理15138948246
齐白石文化字画销售部:谷经理17621914697
邮箱:qibaishichuanren@163.com
网址:www.qibaishichuanr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齐白石资讯
齐白石再传弟子、白石山堂主人、少白公子-汤发周揭秘:古代画家着色及研漂颜色方法
时间:2018-06-26 09:33:47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关于古代画家如何着色,从文物上看,在唐张彦远以前,巳经是相当丰富的(包括流传下来的文物和出土的文物);但是,在文献上看,张彦远以前,却很准找到。只有在张氏着绿以后,才逐渐有了一些论着色的记述。至于如何研漂颜料、使用颜色,在文献上看,那就更加在后了。




第一节 传统上的着色方法

古代画家对于画面上不单是要求形象上有主客之分,而且在颜色上也要“分别主从,彩色相和”。其方法,有青绿、浅绛、水墨和勾勒、勾填、没骨等等的分别。东晋以后的画迹可以作为例证,至于辽阳、望都出土的汉墓壁画,却不尽相合。下面举例作为说明。


甲、分别主从,彩色相和。

传统的着色方法,首先是从整幅画面上着眼,在构图的同时,已预计到用何种颜色作为主色,何种颜色作为从色——辅助陪衬主色之色。这样“成竹在胸”就 可能作到一幅画面上的彩色相合,互相照应。举例说,有的是以白色为主,其他暗淡的颜色为辅,如故宫绘画馆陈列过的董源“潇湘图”,是以许多白衣服的人为 主,其他山水为从的。有的是以朱红为主,其他重色为从。如赵佶“听琴图”(故宫收藏),穿朱红衣服弹琴的是主.其他石绿等色是从。有的是以浅淡的颜色为 主,其他鲜艳的颜色为从,如故宫收藏“韩熙载夜宴图”(见人民画报1954年3月号彩色版),在第四段上写韩熙载夜宴图,有八位女乐,花衣花裙,色彩极其 鲜艳,用它来烘托陪衬出穿着浅薄白衣服,袒露腹坐在墨色椅上的韩熙载,对比非常鲜明。古代画家还说:“青间紫,不如死”又说:“青紫不并列”他们也认为黄 白并用,可能减少色的光辉,所以他们说“黄白未可肩随”。可见古代画家很重视色彩的对比与调合的效果。




乙、青绿,浅绛,水墨

在山水画里,为了表现春夏秋冬的季节性,为了表现朝阳、晴岚、夕照等,使用着石青石绿来描绘金碧辉煌的锦绣河山。有的还加上朱砂,石黄、白粉来装点 秋日的艳阳。有的还使用着胭脂白粉,嫩绿娇黄,用来点染春光的明媚。唐李恩训“浴日图”,全是用泥金勾勒的。(浴日图、夕照图均有印本。)


吴道子的白描,只用淡赭烘染出人面树身,形成“吴装”的画法。浅绛法是水墨与淡赭并用,树身用赭,树叶用墨,山石阳面用赭,山石阴面用墨。有的只用淡赭染树干和人面,其余全是用墨皴染。元代黄公望、王蒙最擅长此法。


水墨山水,是用浓淡墨代替一切彩色,有的用湿笔勾染,有的用干笔皴擦。有的以浓墨为主,淡墨为从,形成画面上的突出:有的以空白为主,浓淡墨为从,衬托出画面上的虚灵。变化多端,有一定的效果。


总之,“设色妙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须悟得活用。”(“设色”指整幅画面说,“合色”指配合众色说。见方薰《山静居论画》)我们必须不断的通过实践,取得经验,方能作到颜色的灵活运用。山水画是这样,其他的画也是这样。




丙、勾勒,勾填,没骨及其互用

勾是用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勒是把被颜色掩盖了的轮廓(墨线)重行勒出,但所勒的线,不一定仍用墨,而是用其他深的颜色勒出的。如石青上用胭脂勒出 则更显明些,草绿上用铁朱勒出,则更真实些等等,勾填也是先勾出墨线的轮廓,然后沿着墨线的内绿,填进所画填的颜色。在被覆力强的颜色,如白粉、朱砂、石 青、石绿等.既不许侵犯原来的墨线,也不许与墨线有一些距离,并且填进去的颜色,不一定是平涂,还要分别出厚薄深浅浓淡明暗。勾填法运用颜色,是比勾勒法 更需要熟练的。勾勒与勾填的着色法.自东晋至北宋的画迹来看,是被普遍使用着的。




恽寿平 没骨花鸟


没骨法,是不用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有的是预先在另纸上用墨线构图,再把这构成的图(草稿)影在所画的纸或绢的下面.然后在纸或绢上利用下面所影的 草稿,进行绘画。还有的就在纸上用柳炭勾出物体的大概轮廓,就依炭痕再进行绘画,因为用墨笔勾出的轮廓,在古代被解释为“骨法用笔”。又叫“骨气”。这种 没骨画法,是不需要用墨线勾轮廓的,所以叫作没骨法。它不一定全用颜色绘画。有的是用墨画成的,如宋苏轼的墨竹等。有的是用色用墨相互使用的,如明沈周的 朱梅等。北宋后的写意画派,大概是由此演变下来的。


另外还有勾填没骨互相使用的。如明陈道复所画的菊花,先用墨笔勾出花朵,染些藤黄,花梗与叶,则是用墨笔拖点成为花梗与叶的形态。严格的分析一下,花朵用的是勾填法——墨笔勾出花瓣,再填进藤黄,梗与叶则是用没骨的画法。


第二节 古代画家对于颜料的选择

古代画家对于颜色原料的选择,非常考究。像张彦远所说“武陵水井之丹,磨蹉之沙”等等,注重名产,不惜重金购置。这和民间画工精打细算,选用物美价廉的态度不同。今择其重要的颜料分别叙述。


一、朱砂

朱砂的选择,除张彦远所说“武陵水井之丹,磨蹉之沙”外,下面是各家论选用朱砂:

甲、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光明、箭头、镜面等砂,其价重于水银三倍,故择出为朱砂货鬻。”

乙、清王概《芥子园画传》:“朱砂用箭头者良,次则芙蓉疋砂。”

丙、清邹一桂《小山画谱》:“朱砂以镜面砂为上。”

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朱砂不论块子大小。”

戊、清迮朗《绘事琐言》:“选砂惟要明净,不净则夹铁,不明恐是方士烧炼之余。亦有一种炒过者,色紫而不鲜,久则变黑。又有取”过天硫“(水银)者,色亦无神,俱不宜用。惟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

上述各家所说,作者认为只要是块状、板状,表面有光泽的,就是好朱砂。






二、胭脂 即胭脂饼、棉花胭脂。

甲、《芥子园画传》:“须用福建胭脂。”

乙、《小山画谱》:“双料杭脂。”

丙、《绘事琐言》:“以杭州雀舌为最。雀舌者何?木棉絮叠成薄圆片,大小不等,以收紫梗汁。既干,剪下每片之边,形如雀舌,其色厚而鲜,余皆不及也。”

现在胭脂饼虽找不到,但是红蓝花、紫梗、茜草都可以找到。因为这种胭脂颜色,无论是工细的画、写意的画,都还需用它。西洋红有时替代不了胭脂(姜思序售卖胭脂膏)。


三、赭石

甲、《芥子园画传》:“赭石拣其质坚而色丽者为妙。有一种硬如铁与烂如泥者,皆不人选。”又“赭石须选石色鲜润,其质不刚不柔。”

乙、《小山画谱》:“赭石以黄赤色鲜明者为上,铁色者为下。取其质嫩细可磨者。”

丙、《绘事琐言》:“今画家所用,其质以坚为贵,而硬如铁烂如泥者不可用。其色以丽为上,而紫如黑、淡如黄者不可用。”

赭石捻取颜色鲜明的即可,有时还需要暗赤色的。


四、雄黄,石黄,土黄

甲、《芥子园画传》:“雄黄拣上号通明鸡冠黄。”又“雄黄选明净者细研。”又“土黄用炭火煅用。”

乙、《绘事琐言》:“近日闽广有一种石黄,来言西洋,并无大块,但有细粉,亦无臭气。”

石黄是法国来的好用,色也娇艳。


五、石青

甲、《芥子园画传》:“石青只宜用所谓梅花片一种,以其形似,故名。”

乙、《芥舟学画编》:“石青有数种,但皮粗而成块者,皆可入画。”

丙、《小山画谱》:“石青取佛头青捣碎、去石屑,细乳,用胶取标,即梅花片也。”

丁、《绘事琐言》:“今货石青者,有天青、大青、回回青、佛头青、种种不同、而佛头青尤贵。”又:“石青约有三种:一箭头青,一梅花片。一细如芥子……总以色翠而鲜为贵。”

石青无论一种,总以含泥砂少而又鲜丽的好用,好青“出头”也多些。


六、石绿

甲、《芥子园画传》:“石绿用虾 背者佳。”

乙、《小山画谱》:“石绿取狮头绿。”

丙、《芥舟学画编》:“石绿以少沙而色深翠者为佳。”

丁、《绘事琐言》:“石绿总以色嫩者为佳,其形似虾 背为贵。”

石绿不论“狮头绿”,“孔雀石”,都可以得到娇嫩的颜色,全在乎研漂得如何。

以上是各家对于重要颜料的选择。他们的主张,大致相同。


第三节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正朱(二朱)、粗砂(头朱)。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二绿(工绿)、头绿(坦绿)。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

“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是兑人胶水后,由于颜色颗粒的大小,浮沉的难易,以及胶水遇热上浮的特性,应用比重的原理,增减胶水来分析颜色,使它很明显的成为深浅各部分。


二、石青研漂方法

甲、芥子园画传:“石青……取置乳钵中,轻轻着水细乳,不可太用力,太用力则顿成青粉矣。然不用力,亦有此粉,但少耳。乳就时,倾入磁盏,略加清水搅匀,置少顷,将上面粉者撇起,谓之油子。油子只可作青粉用……中间一层是好青……蓍底颜色太深……是之谓头青、二青,三青。”


乙、芥舟学画编“……但研至将细时,必以滚汤泡过搅匀,候一盏顷.去面上浮出者,然看再研。”


丙、绘事琐言:“漂青之法,略与漂朱同。乳钵内沉脚研,加胶再撇如前,仍分三层,与前同用。越研越青,不可轻弃。凡乳青须细细轻研……其撇水时,须随搅随撇,不可久待。待之久,则青沉不去。…… 惟第三碟内撇去浮标,不必指搅。至亍用石青时,忮水须稠,火上熔用。用后加清水,火上烘之,胶浮于上,撇去净尽,是谓出胶。出胶不净,下次再用,便毫无光彩.故必胶出净尽。俟再用,则临时再加新胶水可也。”


研漂石青的方法,三家所说,都不够详细。石青的原料,种类较多,在淘澄它时,也就比较费手。不过,迮朗主张出胶.是非常必要的。



三、石绿研漂方法

甲、元代李珩竹谱:“设色须用上好石绿。如法.入清胶水研淘,作分五等。除头绿粗恶不堪用外,二绿、三绿染叶面。色淡名‘枝条绿’……更下一等极淡者名‘绿花’。……若过夜,则将绿盏以净水出胶。”


乙、大明会典:“青绿石矿.每斤淘净绿一十一两四钱。暗色绿每矿一斤,淘净绿二十两八钱。醯砂一斤,烧造确砂绿每千十一五两五钱。”


丙、绘事琐言“漂绿之法与漂青同。用耐点胶.用后出胶,亦与石青无异。谚云:“绿不绿,皎不宿;碧不碧,胶不出。”似石青以出胶净尽为妙,石绿即不出尽.亦无妨也。”


李珩把石绿合成绿花、枝条绿、三绿、二绿、头绿五等.最精致.上好的石绿是作得到的。“大明会典”只是说明“彩画作”研漂石绿每斤的出头,迮朗所引谚语.经实验.石绿不出胶,用时再兑清清水研用,是完全可以的。并不妨碍色彩.越发的细腻好用。


四、花青的制法

甲、芥子园画传:“看靛花法,须拣其质极轻,而青翠中有红头泛出者。将细绢筛,摅出草屑。茶匙少少滴水,入乳钵中用椎细乳,干则加水,润则细擂。凡靛花四两,乳之必须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胶水.洗净乳钵,尽倾人巨盏内澄之。将上面细者撇起.盏底色粗而黑者.当尽弃去。将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晒干乃妙。若次日则皎宿矣。凡制他色,四时皆可。独靛花必俟三伏.而画中亦惟此色用处最多,颜色最妙也。众色俱可一日合成,惟靛青必须数日;众色四季俱宜,惟靛青八胶、研漂、去滓,宜于夏日,以便烈日晒成,不假火力。若急用,则以火熬,但勿致枯焦为妙。”


乙、小山画谱:“花青,用广青略带葡萄色者为佳。(这正与王概i兑‘有红头泛出者’相反。可是‘靛花一广青’不是一种。‘广青’不泛红头,即是‘青黛’,价钱贵。)罗筛去滓,用胶研细,淘取其标,顺碟内,文火哄干。夏日分碟速干,恐皎臭也。”


丙、芥舟学画编:。花青即靛青……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先捣碎如泥(这是指与石灰混合成块的)。用滚汤泡过。先泡出黄水,后泡出青水,所出者即其翳,虽泡数次,而其本色仍牢附于灰。人乳钵细研后,倾胶水搅匀于大盏,候一时许,倾其浮出之色于别盏,以其底之所玎者。将磁盘安于炉灰炭火上.顿将干,以物细细搅匀。若听其自干而不细搅,则上半多胶.下半多灰。必搅于将干之时,则不尽之灰与胶之黏性相和矣。”


丁、费汉源“山水画式”(公元1792年刊行):“擂花青法,先将靛花筛过,取去石灰及草.待净,人胶水少许,用朽木槌擂细,如干擂不转。再人胶水少许,再擂。如此数遍,看无渣滓,再倾清水,不可多,又不宜少。再擂。候水澄清,去水,以花倾人净器内,晒干。如无日色.将微火哄干听用。”


戊、绘事琐言:“漂花青之法,近日画谱多略言之。……靛则草质,至轻至柔。以乳钵研之,不克柔;以手泥之.柔以克柔,渣滓尽融为汁浆,故制淀者利用泥。始用绢筛.筛去草屑。化胶水极浓,约花青四两胶二两,研敛成丸.如小弹子,粘于大磁底,不可日晒.不可火炙.俟其自干:然后澄清河水浸一日夜,黄水自出。每朝撇去黄水,换人清水,十八日黄未尽而忮已尽。烘干,复用胶敛。水浸如初。又十余日,以黄水尽出为度,烘干收藏,以待乳用。……热于炉上先化极稠胶水一大碟,滴四五滴于空碟内,人淀少许,以指细泥,如泥金法。泥至将干,指上蘸水,再泥至极细,精光耀目,始加数滴清水泥开,不可多水.亦不可少。少则胶重,多则太稀,宜慎用之,宁多勿少也。泥开之后,归存大碗,而碟底既湿.滑不粘指,须俟烘干再用。另取一碟,泥之如前,轮流替换。若得四五人聚而泥之,一日可泥两大碗。大碗既盈,上须遮盖,澄过一夜,至来日清晨,用薄生纸拖去碗面浮翳,轻轻撇去青水,另贮一大碗中,不可稍带沉脚。后用三寸碟子分盛青水置于炉上旺火烘干,中间不可添人冷水。将干之际,候其方干,即行取下,不可烘焦。俟其既冷.将碟覆于潮湿地上,约半日,稍得湿气,刮下为丸,或散碎纸包藏以待用。用时置磁碟子内,漓入清水,随滴随化,逐时用去,毫无疵累。此泥花青者,较胜于乳钵百倍也。……泥淀时酌用胶水,宁可胶轻,不可胶重。”


从蓝淀提炼花青,在王概、邹一桂是说用“广青”“广花”。二者都是不用石灰沤出的。沈宗骞、费汉源、迮朗三家,则是说用石灰沤出成块的蓝淀。至于他们所说的“乳细”.“研细”,“细研”,这些都应当是“擂”。成块的蓝淀,则是先研后“擂”。作者认为花青是中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因此,特把各家对于由“广花”(成粉末的)、“蓝淀”(成块状的)提炼花青的方法,写在这里,借供参考。


五、其他各色研漂方法

上述的几样颜色的研漂方法比较繁复、其他矿物质颜料,都可以参用前法,分析或深淡不同的几色。比如:


甲、雄黄 成粉末的,先用水煮,晒干,再兑烧酒研细,兑胶再漂。成块的,它的颜色有深有浅,把深色的归到一起研漂.把浅色的归到一起研漂。


乙、石黄土黄也是先煮,再研再漂。“法国石黄”无恶臭,可以不煮,进行研漂,可得深浅三色。


丙、赭石 先煮,有深浅不同的,也是各归一起研漂。


丁、红土、白垩不煮.只进,亍研漂.留用景上层的。


戊、铅粉 各家对于防止“返铅”,都提出了许多方法。但是都不很有效。现在有钛自锌白和蛤粉,可以代替铅粉。


至于植物质的颜色,藤黄最好是用笔蘸着水使用。棉胭脂熬水绞汁即可。槐花采下来,沸水一汤,捏成饼,晒干备用。生栀子、苏木随用随煎水。




(图文/少白公子)

画家简介:

汤发周年少时曾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后在齐良迟、郭秀仪、齐秉正、王砚方等众多齐派大师的指点下,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先生他喜读书史,略晓古今之事,颇舒已怀,日三省而知不足。现为中国齐白石纪念馆特邀画师,齐白石美术馆终生签约艺术家,上海齐白石研究会会长,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白石艺术基金投资人,齐白石品牌联盟秘书长,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首席战略官,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少林禅拳书画院副院长,风水周易研修院特邀画师,齐白石传人书画社社长,河南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办人,华中地区河南区域齐派创新绘画艺术培训基地总监,中国建设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华中地区齐派书画展销基地总负责人,专门研究“齐派”技法近十年,其中以“画虾“造诣最深,先生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为此,齐良芷女士特为他的作品制定润格和作品集作序。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派画家、少白公子、齐良芷弟子···
下一篇:少白公子、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齐···

齐白石书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0229号
齐白石书画院主要经营齐白石书画、齐白石传人书画、齐白石后人书画、刀画教材、家居风水画,专注于研究齐白石文化及传播书画艺术32年
网站制作:和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