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传人书画社、少白公子-汤发周趣谈:齐白石的画在故宫展出 |
时间:2018-08-14 13:05:34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这是上周的故宫,暴雨过后,一抹故宫蓝,是出直拍大片的好地方。我进宫主要干了三件事:把尔晴盒饭发了,把璎珞提出辛者库,再把皇后叫醒别担心,我没疯,就是这两天《延禧攻略》看多了。其实我那天进宫,是去看民间的一代画圣——齐白石的画展。草根出身的齐白石,这回竟然进了故宫,还在午门上办了这么大的展览,估计他本人生前都想不到,也不敢想。而且他的待遇之高,真是让我吓到了。现场不仅能看到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的“国际和平奖金”证书奖章,政府给他的聘书原件,还有一本公祭签到簿,上面也全是名人。原来齐白石去世时,国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公祭仪式,周总理和社会名流悉数到场,为他送行。活到这个份儿上,真是人生赢家了。怪不得在展览现场,我听到一个小孩问:“妈妈,齐白石是皇上吗?”他妈妈说:“不,齐白石是大臣。”小孩又问:“他是什么时候的大臣?”他妈妈一本正经地回答:“清朝。”听到这段对话的我,膝下一软,感觉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艺术普及,都白做了本以为齐白石应该妇孺皆知,结果还有人已经到了齐白石画展的现场,都不知道他是谁。是我还不够努力!所以今天,我们就再来一波齐白石作品的解读和欣赏。故宫这次和北京画院强强联合,为他老人家举办画展,展览里大部分的作品是北京画院收藏的,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了,所以这次看展,可以把重点放在外面见不到的,故宫收藏的齐白石作品。而且午门看完齐白石,还能去文华殿看吴昌硕,南吴北齐双双现身故宫,这场面可太难得了。齐白石画展在西雁翅楼和午门正殿,好多游客一见这海报是齐白石画的,本来没有看展计划,也来了兴趣,纷纷上楼。 海报上的齐白石,正举着宝瓶在迎接福来。巧的是,下图左上角的位置,是燕翅楼的一个排水孔,赶上暴雨时,水排出来刚刚好会注入宝瓶里,很神奇。 晚年齐白石:幸福来得太不容易,才更值得珍惜 进入展厅,第一幅就是北京画院收藏的《清平福来》,白石老人造像,虽然不完全是他自己,但肯定有他自身的写照。 齐白石晚年爱画这种“和平”题材,说起这个主题,就不能不说齐白石过了多少苦日子。 众所周知,齐白石前半生在湖南湘潭虽然安逸,但很穷,五出五归涨了见识,回到家乡却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就闹了匪乱,他只好避乱北上,好多画都在途中丢了毁了。 北上之旅也不顺利,他本想从湖南直接到北京,却在中间遇到了张勋复辟从京城逃回家乡,不得已先辗转到天津避乱,直到1919年才到北京。 然而日军又开始侵华,所以齐白石画过《草间偷活》,感叹自己身为一介草民,无依无靠,只能身如浮萍般在乱世流离,无处投足。 直到建国后,90岁的齐白石,才终于迎来了一生所盼的和平生活。 有了对比,才能凸显幸福来得多不容易,所以齐白石才会画那么多画,来抒发感慨。他的人物画风一贯不走精美路线,而是朴实接地气,抒发他真情实感的幸福。这幅画值得注意的是衣褶的线条,很有力度。 荔枝的“荔”通“利”,所以《大利图》也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彩头好,但在所有的《大利图》里,这幅有篮子的比较特别。 齐白石的画,画出了老百姓热爱和平的心声,所以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了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证书与奖章。 展览里还有文化部颁发给齐白石的荣誉奖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给齐白石的聘书。 1957年,齐白石逝世,国家为他组织了盛大的公祭仪式,周总理也亲自出席,当年的公祭签到簿上面,众多名人朋友来为他送行。 如何才能像齐白石一样逆袭进故宫? 要知天道酬勤。 草根出身的齐白石,知道自己入绘画门时间晚,底子薄弱,只能靠后天勤奋来弥补。所以自从开始画画,除了母亲过世和一日大风,他没有一天松懈,不停地画,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技巧。 遇见金农、八大的画,他想方设法对照着原作,勾临下来,一边勾临,一边记忆,这也是他独特的学习方式。 下面这幅《拟八大鸭图》,很有故事。 齐白石在江西,见到八大山人小册画雏鸭,临摹了粉本。家乡闹匪乱,他从“劫灰中寻得此稿”,大概感受到了八大国破家亡的苦闷。感叹虽然是临本,似也有鬼神护佑周全。客居北平,齐白石心生感慨,又画下此幅。从风格上看,虽有八大神韵,但齐白石自己的个人风格也很突出了。 著名的《三余图》,“诗者,睡之余;画者,工之余;寿者,劫之余。”这是齐白石经历了坎坷一生,总结出来的人生哲学。 绘画一事,画得像并不代表好。像齐白石,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忆,能把这些雏鸡小鱼,画得传神、有趣,画出感情,才是画中最妙的境界。 齐白石在画的左边写到:“草野之狸,云天之鹅,水边雏鸡,其奈鱼何?”哈哈,小鱼的悠闲自在,都被齐白石画下来啦。 齐白石会学习,也会总结,他很清楚自己的变化和进步。比如他说自己画虾,经过三次变化,最初是形上略似,然后惟妙惟肖,再然后墨色深淡运用自如。 齐白石笔下,总是满满的生活气息。这些蚕宝宝的可爱,没养过的画家绝对捕捉不到。 一花、一草、一虫、一世界 即便白石老人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路过很多风景,但他最爱的,始终还是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心里也一直惦记着他小时候在草丛、树间遇到的小虫子们。 人人都爱齐白石的工笔草虫,北京画院做过专题展,草虫相关册页也多次拿出来展览,大家都比较熟悉。想看新鲜的,来故宫就对了。 这次故宫特别展出一套齐白石《诗画合册》,是大家在外面见不到的工笔虫草,一定要看。这套册页,一共十二开,绘画六开,诗六开,不仅能看到齐白石笔下的小虫儿,还可以一次性看足齐白石的诗书画印,全方位炫技。纤纤佛手,拈花似有香气。 老藤缠绕,葡萄累累,一只蜜蜂循着香气,嗡嗡飞来。光是这几笔藤条,就够我们练一辈子。 玉兰的线条粗犷老练,配上一只闻香而来的工笔蝴蝶,粗中有细。画上题“八砚楼头旧主人”,1906年,齐白石在寄萍堂内专门设一书房,珍藏他的八方名砚,因而取名“八砚楼”。 齐白石早年学尹和伯画梅,清润秀逸,但下面这幅1926年的梅花,枝干苍劲有力,显然在开始衰年变法,学习吴昌硕金石入画之后,齐白石找到了自己的feel。 齐白石自创红花墨叶画法,这开雁来红和蚂蚱,也是这个意思。雁来红自左边耸立、斜伸,将蚂蚱环抱其中,构图也很新颖。 小鸟葫芦这一开,齐白石玩儿起了几何平面与线的组合。葫芦、叶子、和小鸟,不同形状的平面相互搭配,明黄加上墨色深浅的变化,很像现代极简风格设计,看似散乱的藤条,像跳跃的音符,让画面生动起来。 后面配了齐白石写的诗,写的都是春光秋色,四时花朵,人生感悟,质朴,不做作,充满生机,还很有画面感,来读一读,顺便看看书法。 灼灼丹光姑射砂,东风吹得上梅杈,老枝有态原无意,远胜玄都观里花。 二月春风长绿苔,眼昏不觉上阶来,儿孙笑折花枝到,才晓墙头木草开。 西风昨夜到园亭,落叶阶前一尺深,且喜天工能反覆,又吹春色上枯藤。 去年一日访僧家,傍垂柑手乱义口(缺字),衣上惹归香气在,犹疑天女旧时花。 秋光去尽色方佳,红叶如花二月开,我怪寒霜乱多事,无因吹上鬓边来。 八龄好喜画声名,五十年来不变更,早识今朝灾且难,不应依样作良民。 下面这套,是齐白石1924年画的《草虫册页》十开,现藏北京画院。看图感受一下阿芝的童年,燥热夏天,乡野林间,花香虫鸣,一路陪伴。 弹跳力超强的菱蝗。 指甲盖一样大的豇甲。 蜜蜂花卉。 再来看下面这一套北京画院藏的《工虫册页》精品八开,主要是局部图,给大家看看齐白石在一平尺不到的纸上,能把工虫画得多细。 凤蛾。 蛐蛐儿和断了钳子的螃蟹。 蚂蚱。 蝼蛄。 蜘蛛腿上的毛和蛛丝。 水黾的腿又细又长。 蜜蜂翅膀的动感,令人拍案叫绝。 蜻蜓翅膀的网状纹路,手机拉倒微距最近都拍不出来的细腻。 册页欣赏到这里,来看卷轴,一张纸上只有一只蹦出罐子的蛐蛐儿,却好像能听到它撒欢儿兴奋的叫声,没错,这幅名叫《出居声响》。 最难忘却家乡情 看完别急着走,旁边还有一个展厅。这个展厅的画,尺幅特别大,挂起来大气磅礴,手机拍不出来,但站在画前,需要仰着脖子看,非常治愈颈椎病。但画的内容,全是老爷子怀念家乡时的农家乐日常。 颜色明快的葫芦,水墨淋漓的葫芦叶,还有毛茸茸的小鸡在一边叽叽喳喳,农家生活从来不寂寞。 冬笋和松菌都是下饭的珍馐美味。 齐白石家里的院子墙边,种过向日葵。他喜欢向日葵大大的花盘,粗线条的轮廓,不娇气,好养活。这幅纯水墨的向日葵,就最能够体现其“大非纤媚”的美。齐白石画过两枝低着头、委屈巴巴的向日葵,还跟它们聊天儿,“枝枝萧索近低墙,独汝葵心解向阳。画手不知怜草木,四时霪雨日无光。”整天下雨没有太阳,你们是不是不开心啊。相比之下,这四只大大大大寿桃美貌、饱满、枝繁叶茂、气势十足,老人舍得下本儿,厚厚涂了好几斤洋红,老人题上“花实各三千年”,没说谎。 齐白石教你画松针,根根分明,看着都觉得扎手,不敢摸。 91岁的齐白石,画了下面这幅《益寿延年》送给毛主席祝寿。布局、设色极其用心,堪称晚年精品。菊花分为三组,L型排列,繁密的花瓣和绿叶,搭配得疏密有致,稳定饱满,喜庆又不艳俗。 齐白石说画画最重要的,就是写生,形神兼备就是好画,至于前人总结的六法,他很是瞧不上。这幅海棠花的枝干和花朵,透着强大的生命力,不写生是画不出来的。 看莲蓬这长长的一笔,只有做过木匠的齐白石能把控好力道,均匀又有变化,不断气。 不仅要看画,也要关注一下画上的诗文,齐白石没事就会来一段内心独白。看过下面这段画论,你就知道齐白石最佩服谁笔下的梅花: “今古公论几绝伦,梅花神外写来真。补之和伯缶庐去,有识梅花应断魂。欲为梅花尽百瓯,客中变乱不须愁。今朝醉倒溪藤下,但恨难将插上头。和伯老人湘潭人,余前诗所言之三人画梅,余推此老为最妙,此老自言学扬补之,余以为过之远矣,惜出长沙界,不知此老为何人。” 齐白石画梅,学过扬无咎、尹和伯、吴昌硕,但他的最爱,还是尹和伯的梅花。尹和伯在长沙以外不出名,令他十分惋惜,这不就跟今天我们追星,想要全天下人都知道偶像是谁是一个心态么。 是不是很奇怪,下面十只形态各异的青蛙,浓淡干湿各不同,为什么却叫《鲤鱼争变化》?这是齐白石卖了个关子,他把从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比喻成了鲤鱼跃龙门的变化,想想这些,就觉得中国画很妙。 嶙峋的假山,配上葡萄、老藤、小鸟,中国画的笔墨线条趣味,你能体会到吗? 画下这被秋风夜雨吹得残破的芭蕉,转眼又是一年。 最后,也不能少了齐白石的人物画。 齐白石笔下的神仙,也是一幅凡人面孔,讲人间的道理。 比如这幅铁拐李,他题诗“尽了力子烧炼,方成一粒丹砂。尘世凡夫眼界,看为饿殍身家。”凡夫俗子只看外表,不识真神仙,把蓬头垢面的铁拐李当乞丐,这也是我们社会的现实啊。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是草根逆袭的典范,所以他晚年,最爱画的是“老当益壮”。 周末有空的话,大家不妨去故宫,看看越老越精神,越老越可爱的齐白石吧。 (图文/少白公子) 画家简介: 汤发周年少时曾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后在齐良迟、郭秀仪、齐秉正、王砚方等众多齐派大师的指点下,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先生他喜读书史,略晓古今之事,颇舒已怀,日三省而知不足。现为中国齐白石纪念馆特邀画师,齐白石美术馆终生签约艺术家,上海齐白石研究会会长,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齐白石艺术基金投资人,齐白石品牌联盟秘书长,齐白石书画艺术研究院首席战略官,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少林禅拳书画院副院长,风水周易研修院特邀画师,齐白石传人书画社社长,河南齐白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创办人,华中地区河南区域齐派创新绘画艺术培训基地总监,中国建设报河南记者站记者,华中地区齐派书画展销基地总负责人,专门研究“齐派”技法近十年,其中以“画虾“造诣最深,先生笔下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为此,齐良芷女士特为他的作品制定润格和作品集作序。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白石纪念馆特邀画家、少白公子··· 下一篇:三百石印富翁再传人、白石山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