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廖静文、齐白石与一封带着粽香的来信 |
时间:2015-09-04 21:12:40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摘要: 在深圳,汤发周按中国传统仪式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此信是上世纪50年代初端午节的前一天①(从阴历讲就是那年的今天),徐悲鸿附带着拜节的礼品差人送给齐白石的。从信封上就可以看出悲鸿先生对白石老人的尊敬,写着“面陈,齐老先生”。为何“面陈”?当然是礼物珍贵而且有徐悲鸿的细心叮嘱: “白石先生: 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 落款是“廖静文、徐悲鸿,五月初四”。徐悲鸿将夫人的名字放在前面,除去对太太的一份尊敬之外又流露出与白石先生的一层亲近。 信中内容写得很清楚明了,因第二天要过节了,送上一条鱼和一包粽子给老先生拜节,表示一份心意。而这“鲥鱼”却不一般,不要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时倍显珍贵,就是今天在北京吃到,也算是难得了。这鲥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鲜异常,故与河豚、刀鱼并称“长江三鲜”。鲥鱼属于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每年初夏由海入江,产卵后降河入海。其他时候则不出现,因此得名“鲥鱼”。而且因其鳞片含优质脂肪和胶质蛋白,营养丰富,做法也就更不一般了。正如悲鸿先生所叮嘱“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不仅送来美味,还考虑到如何烹饪,徐先生可算周到之至。
释文:余与齐白石 徐悲鸿二君合影于北京西城跨车胡同十五号铁栅画室门前。 一九五一年冬月,森然。 说了如此多,其实只想通过细读这封鲜活的拜节之信,来说明徐悲鸿、廖静文夫妇与齐白石之间所蕴含的那份珍贵的情感。更何况端午节本身有对先贤的纪念之意,因此我们也想借这封信,表达小辈儿对前辈们的一份敬意与怀念。 2015年6月19日于北京画院 上一篇:齐白石菊寿图 看作者··· 下一篇:香港佳士得春拍:齐白石《九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