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艺术家 解密书画大师齐白石养生之道 |
时间:2015-10-14 09:02:55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摘要: 在深圳,汤发周按中国传统仪式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中国人民艺术家 解密书画大师齐白石养生之道 齐白石是蜚声海内外的书画大师,曾获“中国人民艺术家”称号。齐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他历经了清代、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的近百年风风雨雨,那么齐白石先生是如何养生延年、得享高寿的呢?齐白石养生之道是怎么样的呢? 齐白石养生之道:书画怡情 书画是齐白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书画中,他以画明心,寄情托志,以志养生,也让我们参悟出了他获得长寿的养生之道。 齐白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0岁那年,他开始下田跟随父亲耕种,由于从小身材弱小,一天干下来,他累得连饭都懒得吃。尽管如此,齐白石对田间有趣的事情依然回味无穷。他以天真的目光,稚气的童趣观察自然。一天,干完活的齐白石坐在塘边洗脚,忽觉一阵疼痛,忙从水里将脚拔出,只见一只草虾钳住了他的脚趾,这引起他对虾的极大兴趣。回到家后,他画出了平生的第一只虾,齐白石画的虾闻名于世,恰始于此时。 而自从1902年开始了第一次远游后,齐白石的足迹就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他领略了华山、嵩山、庐山等名山大川的风光美景,在爬山写生,涉险作画,追求山水意境的过程中,他陶醉于自然美景,这种手脑并用、脑体结合的游览作画生活,对他的长寿起到了重要作用。 齐白石晚年的时候,每天天不亮便起床,先去自家的菜园为葡萄、丝瓜、花生等瓜果除草、施肥,长年坚持不辍。饭后他开始作画,然后午睡一个小时后再继续作画,一幅画一般画一个小时左右;作画之余,他还坚持锻炼身体,所以年近百岁之时,他仍然精力充沛,挥毫不止。齐白石很注意身体锻炼,其画室里有一副哑铃,绘画之余,常拎起来练几下,借以锻炼臂力和腕力。 一直以来,齐白石都以红花墨叶两色花卉与浓淡几笔的蟹虾,形成了自己简练淳朴,色彩鲜明,富于生活情趣的独特艺术风格。让人感到简括大气,真率自然。就连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都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齐白石养生之道:持戒健体 齐白石的长寿固然得益于作画养心和日常锻炼,但与他的养生“七戒”也是分不开的,这“七戒”是:一戒饮酒,对酒疏而远之;二戒吸烟,不吸烟,也不备烟;三戒狂喜,心平气静,不喜形于色;四戒悲愤,从不因个人得失而气愤,也不因俗人凡事而忧伤;五戒空想,构想画境,聚精会神,边想边画,不空动脑筋,也不贪坐冥思;六戒懒惰,生活自理,自己能办的决不求助他人;七戒空度,齐白石爱说“一日不学,若混一天。”而且关于他的戒烟,还有一段趣事呢。 齐白石是在年轻时跟师傅学习雕花木时学会吸水烟的。出师后,他历经苦练,集诗、书、画之绝于一身,众多慕名者都前来结交。其中最知名者有黎德恂、罗醒吾、王仲言等。这些年轻人为学业进步成立了“罗山诗社”,推举齐白石为社长。齐白石说:“既然是诗社,就要立几条社章。”大家便提出不要赌博,不要谈女人,不嗜烟酒。在一片赞同声中,唯独齐白石闷闷不语。罗醒吾问道:“齐兄为人,一向是我们的表率,为何不说话?”齐白石只是笑而不答,其实他是对不嗜烟这一条难以接受。他不仅仅吸烟成癖,还有一根考究的烟筒,每天还随身带一只用水牛角制作的烟盒,盒上刻有精致的“太白醉酒”图。齐白石视其为随身之宝,大家看出缘由,就不勉强了。 有一次,黎德恂提议去罗网山旅游,众人响应。大家面水而坐,王仲言开口道:“请问各位窗友,孔老圣人最爱好什么?”罗醒吾笑道:“那自然是爱听音乐……”黎德恂忙接着说:“不是,我看还是吸烟。”众人哗然大笑。黎德恂又继续说:“请不要笑,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他那大字馆的孔夫子牌位边贴了一副对联,叫‘烟茶待客人,笔墨不当善’。据说请他代写书的人实在太多。一用心就要吸烟,所以这‘烟茶待客人’之句,就是要人家送礼之意。王秀才号称孔夫子门徒,如此嗜烟,想必孔夫子也是吸烟的。” 黎德恂的话还没说完,齐白石的脸已经先红了,他不好意思地说:“说实话,我写诗也喜欢吸几斗水烟,你们这样诚意相劝,那我就戒掉它。”说完便从衣袋里取出那只精致的烟盒,远远地向溪流抛去,还随口吟出两句:‘烟从水上去,诗向腹中来。’”从此,齐白石再也不吸烟了。 齐白石养生之道:童心养生 齐白石童心不泯,对生活始终抱有美好的向往。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曾记述她与齐白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白石老人坐下来和大家打完招呼,就拉着我的手目不转睛地看我。过了一会儿,护士伍大姐带点责备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做什么?’老人说:‘我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正是这种率直的个性、纯真的童心让齐白石能始终创作出情趣盎然、令人愉快的作品。中国人对画家的评价向来有“风格即人”、“人品即画品”之说,人们通过齐白石的生活琐事可以看出他的单纯而不简单、直率而不粗俗,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 齐白石曾说过:“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能谙此风味。”他还曾在一幅宣纸上绘有四个大蘑菇,又用墨点了几个小的,还题词说:“此种菌出于南方,其味之美远胜于北地蘑菇,白石老人平生所嗜。”那种赤子的童心,仿佛让人看见了他的舌尖之好。 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保持一颗童心,恢复到童年的心理状态,抛开烦恼,做个顽童。这样,心情舒畅了,大脑细胞负荷减轻了,免疫系统功能加强了,自然就不易得病了。齐白石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齐白石养生之道:淡泊增寿 其实齐白石自然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风,也融入了自己的真性情。他一生心胸宽广、豁达开朗、宁静淡泊、荣辱不惊,从不大喜大悲,也不斤斤计较,真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获得国际和平奖,作品入选国际画展,他也仍以平静之心对待,一生坚持不断地学习,对于所画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齐白石不仅在书画中追求返璞归真的感觉,在生活上也推崇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1922年以后,他在国际国内画坛上已是名声鹊起,有“南吴(昌硕)北齐(白石)”之称。但他仍然恬淡雅志,穿着蓝布袍子行走于市井,不慕虚荣,不图富贵。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粗茶淡饭,戒烟戒酒。吃饭是量米下锅,几个人几勺米,决不浪费。如果有友人来访也一律清茶相待。正是这种“宁静以致远”的心态,让齐白石能坦然地面对世事的沧桑变革和人间的悲欢离合,悠然自得地走完人生之路。 闲暇之余,齐白石还常与儿时的好友左仁荡在一起聊天、弹唱。左仁荡喜欢吹吹弹弹,能拉胡琴,能吹笛子,能弹琵琶,能打板鼓,还会唱几句花鼓戏,几段小曲。在左仁荡的感染下,齐白石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跟左仁荡学拉胡琴,时间不长,他便学会了。 拉胡琴的习惯齐白石一直保持到老,每当作画疲倦之时,他便沉浸在优美的曲调之中,好不快活。轻松的乐曲使他心旷神怡,《乐书·第二》曰:“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气,而正如和心也。”也就是说,好的音乐可以通达人之血脉,振奋精神。也许齐白石终生不患高血压、心脏病,便与此有关。 生活虽然艰苦,但齐白石一直乐观地对待。无论是读书、作画,还是与诗社的诗友们吟诗,他都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遇到生活中的烦心之事,他一方面积极地解决,一方面作画赋诗,凭此转移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融于书画之中,从而忘却烦恼。很显然,齐白石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以淡泊之心看待名利,是他保持精神愉快,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这也是齐白石养生之道。
上一篇:齐白石《可惜无声》 ··· 下一篇:齐白石笔下的草虫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