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竹山居图 103×49.5厘米 约1938年 齐白石
没有撰写展览前言,没有安排开幕式,也没有专门的研讨会等环节……1月10日,“人生如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悄然开展。作为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十,该展览的推出恰逢齐白石先生诞辰150周年,主办方在策展思路、展陈方式、学术研究、公众服务等方面所费心思,体现了以观者为中心的意识和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
策展凸显“真性情”
与以往的齐白石特展不同的是,本次展览自始至终贯穿一种“自述”思路,也就是通过“我”的娓娓道来带领观者细细体味艺术家坎坷、艰难,而又丰富、精彩的人生。这种策展思路产生了独特的展陈方式,那就是没有过多的说教与阐释,而是处处以“我”的讲述作为内容,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最为翔实的史料,也贴近了齐白石质朴、纯真的性情。
从进入展厅第一眼见到的,是静立的假山石、主题墙上婆娑的树影,紧随其后的是以年代为序的人生自叙,接着是精心编排的竖排繁体文字和与之相呼应的齐白石精品画作……所有的布置安排,都力图营造并还原齐白石所处年代的文化氛围。因而,你会不时迈过雕花的木门,也偶尔会撞见大幅的旧时代人物照片,甚至讶然于白石老人用过的贴满四时偏方的橱柜、当年掉下的牙齿等。那些精选出的作品中,有较少露面的“秋荷”,也有效法他人的“鱼惊”小画;有细致精微的工笔草虫,也有如呈现“钟馗搔背”创作过程的画稿;有“人骂我我也骂人”的潇洒自述,也有“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照润格出钱”的爽直表达。真真一个性情的白石老人。
一至四层展厅,诗文与自述、书稿与印章都是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此外,整个展览中还增设多处互动环节,多媒体播放、iPad触摸阅读、可翻阅仿真诗稿等,通过独特的叙述和呈现方式,拉近观众与白石老人的时空距离,努力营造两者在同一场域下相互对话交流的感受。
手札展示第一手材料
齐白石的日记及文章,除个别篇章和论画段落外,向来不示人。因其将艺术视为“寂寞之道”,从不宣传自己。在老人逝世后,家属将包括手稿在内的遗作捐给拟建的齐白石纪念馆,后因种种原因,纪念馆并未建立,所以这些遗作被辗转收藏于北京画院。此次展出的齐白石手稿作品,包括日记、信札、杂记、诗稿等,不仅可为今后的齐白石研究提供新的史料,而且这些手稿自身也是书法作品,并为同时展出的很多画作提供了源头佐证。
1902年秋,齐白石收到西安友人夏午诒的来信,受邀到西安教其夫人姚无双画画,并同时寄送了束修和旅费。同在西安的友人郭葆生也写信邀请齐白石,说作画刻印不能“株守家园”,必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于是在夏午诒、郭葆生二人的推动下,齐白石欣然远行,在当年12月中旬到达西安。课画之余,游历了诸多名胜古迹……此为齐白石的第一次远游。《癸卯日记》详细记录了齐白石这段时间的游历活动。在二层展厅主题墙的背面,电脑制作的动画详细地演示出齐白石此次由西安游历北平再返回湖南湘潭的行迹、见闻、交游与艺术活动。“这批手稿的展出,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关于齐白石生活、思想、情感、性格、交游、成长和艺术创造等各方面的第一手材料,这对于齐白石学术研究和20世纪美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白石老人手稿中的日记与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整理加工的《白石老人自述》相比,虽说有些零散、片断,但很强的细节真实性,是近距离了解齐白石人生的最原始记述。
此外,本次展览中,由北京市民关蔚山1959年捐赠的齐白石《十二属图》是首次亮相。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而创作十二生肖实属罕见。原来关蔚山很早便想请齐白石画十二生肖,但齐白石却因“龙”是虚构之物予以推却,于是关蔚山就请画店每年向齐白石求索两三张画,整整用了4年的时间才集齐一套十二生肖作品,画中的年款证实了老人所言的“用心四年,始集成”。而此时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笔墨缘,成为至交好友。
齐白石对当代的启示
陶渊明说:“人生若寄,憔悴有时。”齐白石从一个乡间雕花木匠,成长为诗书画印俱全,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巨匠,他的成功并非偶然。从展览所陈列的一本本日记、诗稿、手札中,我们可以想见,一位50多岁的长者在“五出五归”路途中,于驿站、舟中、邮亭提笔蘸墨,匆匆记下当时当地的所见、所思、所想,有些近乎生活琐事的情形。可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传统,但更重要的是“借古开今”的勇气与胆量,是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
五四运动时期,很多文化先驱都在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新兴的现代文化,他吸取其中的营养却并未受激进主义思潮的影响;1949年以前,保守的艺术家认为他走得太快了,不是一个正统的文人画家,而那些倡导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的艺术家对他也不够尊重,他因此受到两种思想的排挤;“文革”时期大受批判;到了“八五新潮”时期,很多人对齐白石艺术还有短暂的质疑;直到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人们才对齐白石艺术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了。
本次展览中有齐白石关于卖画付润格的声明。“你到他家里去买画,什么纸张、什么尺寸、多少价格,都写得很清楚,”邵大箴先生说,“我们当代一些艺术家不能说在技术、技巧上没有很高的成就,但是我们的创作态度不能因为受到市场的热捧,就去应付市场,应付观众。这一点,我们也应该向齐白石学习。”
齐白石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其在诗书画印各方面的成就在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与敏感的艺术潜质,得益于胡沁园、樊樊山、王闿运、夏午诒、郭葆生、林风眠、徐悲鸿等一批“知己有恩”,也在于他的健康与长寿。在所有的成功要素中,勤奋无疑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