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文化事业推广部:姚经理15138948246
齐白石文化字画销售部:谷经理17621914697
邮箱:qibaishichuanren@163.com
网址:www.qibaishichuanr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齐白石资讯
红花泼墨 质朴本真——花鼓戏《齐白石》观后感
时间:2016-02-16 18:10:15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摘要:

      在深圳,汤发周按中国传统仪式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后在齐良迟、郭秀仪、齐秉正、王砚方等众多齐派大师的指点下,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1.jpg

    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地方性剧种,两湖一带尤为盛行。原本是以短小精悍、活泼风趣,善于表现普通民众生活的艺术特色见长,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熟知的《补锅》和《打铜锣》。作为地方性剧种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纪元之后,将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2016年1月24日恰逢腊月十五,晚间月上东山,朗月寒星下更添清冷之感,但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却灯火辉煌,在此上演的花鼓戏《齐白石》吸引着人们不畏严寒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为快!

    由湘潭市艺术剧院编排演出的花鼓戏《齐白石》是201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也是第五届湖南艺术节获奖优秀剧目之一。该剧描述了齐白石生活恬淡但不失民族气节,一生执着艺术创作,既有农民的醇厚质朴又不乏文人求变求新的创作意识,展现一位世纪老人的坎坷一生和艺术上不懈努力,锐意进取,最终登上艺术巅峰收获辉煌成就的人物传记故事。此次演出既是作为艺术基金项目的首场汇报演出,也是艺术节期间获奖优秀剧目的巡演。

    舞台上悠扬的背景音乐伴着婴儿咯咯笑声将人们带回到1864年湘潭星斗塘一户农人家“抓周”的现场,这里阖家上下正为一个新生儿——齐白石的将来运势翘首期待着.首先抓了把锄头,旁人奚落,但祖母开心道:“锄头抓的稳,活命是根本”,再抓了毛笔,旁人祝贺,但祖母却道:“三月风、四月雨,哪见文章锅里煮”。齐白石就是在祖母朴素的现实主义认知教育下长大成人的,这为他以后淳厚质朴但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平凡而简朴的艺术追求奠定了一生的底色。全剧选取齐白石抓周、成婚、拜师、游学、衰年变法、知己早亡、新中国成立艺术成就达到辉煌等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为线索,在长达2小时10分的演出过程中,台上演员化身鲜活的人物引领台下观众在时光隧道中穿梭,俨然就是自己从清末湘潭的一个农户家庭一路走来,经历军阀混战,民国、日本鬼子入侵,在烽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岁月里终于熬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剧场观众席上一反以往观看花鼓戏嘈嘈杂杂、随意出入的常态,取而代之的是鸦雀无声,人们都沉浸在剧情之中,感同身受。整个剧场回荡的是音乐和人物的对白,台下观众俨然也是台上一员,两者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偶有几处喝彩和鼓掌之声方让我回到现实中来!

    花鼓戏曾经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但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传统戏曲整体呈现式微的走势,花鼓戏也不例外,观众群体以老年观众居多,中青年观众屈指可数。记得前几年省花鼓戏剧团到岳阳演出,剧场内济济一堂,人数不少但大多是鹤发童颜的老人家,或带着自己上窜下蹦的孙儿孙女,几乎不见年轻人的身影,而这次的观众群体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仍占多数,但充满朝气的青春面庞也随处可见,而且这些年轻人也看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传统戏曲不受年轻人待见有一定时代原因,但戏曲剧种自身的提高也是关键问题。花鼓戏《齐白石》之所以能让剧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为之痴迷,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首先题材的选取很重要。齐白石是一个从封建清王朝一步步走到新中国的跨世纪高寿老人,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大的历史阶段,自身经历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加上他从乡村木匠成为国画泰斗的名人经历对现代人具有较强的励志作用。再加上他是从烽火连天的岁月中走来,其身上凝聚的民族气节让人敬佩,当然还有他的婚姻生活、三起二落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一个有故事的齐白石。

    其次演出的编排上采取了最平实、朴实的叙事手法。按照常理这种编剧手法缺乏戏剧冲突,不容易引领观众入戏,也不易体会到剧中人物因情感纠结而带来的紧迫感和矛盾化解时的轻松愉悦感。但戏剧的编剧原则也只是相对而言,就花鼓戏《齐白石》而言,齐白石的一生本身就充满了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所以要想在2小时10分钟内将其一生加以展现,可圈可点的节点太多了,根本不用刻意选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平铺直叙,在齐白石一生中几个重要节点上自然是要做足文章,其他部分则可以作为承前启后的环节加以衔接。

    除了选题、编剧和演出形式以外,还有一点就是音乐唱腔的设计,这也可以看作是花鼓戏作为戏曲本身的灵魂所在。众所周知,同一题材、同样的编剧和演出形式,若是音乐唱腔换成京剧或者豫剧唱腔,谁也不可能承认它还是花鼓戏。面对当下地方戏曲为求新求发展,盲目将其改编的倾向歌剧化、话剧化,抑或是多种元素拼凑而成的四不像的现象,花鼓戏《齐白石》则轻松的避免了此类尴尬。花鼓戏的唱腔既有板腔体、又有曲牌体还有诸多的杂腔小调,自身的音乐资源可谓丰富至极,《齐白石》唱腔设计者将花鼓戏的传统唱腔精髓揉化打碎在全剧中,无论是嘹亮的高腔还是带有戏歌性质的抒情唱段,都统一贯穿着花鼓戏音乐特有的韵味,让你听起来是那样熟悉又不乏新鲜之感,这不正是齐白石所主张的艺术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吗?熟悉花鼓戏的观众都知道花鼓戏《齐白石》的唱腔设计不是将传统唱腔直接拿来套用,更不是重开炉灶另开张,而是在传统唱腔基础上借鉴现代手法的结果,“似与不似”的效果的确妙不可言,唯有慢慢听来仔细品味了!


上一篇:看看齐白石晚年两位女弟子笔下的···
下一篇:张学良因喜好字画与齐白石成为朋···

齐白石书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0229号
齐白石书画院主要经营齐白石书画、齐白石传人书画、齐白石后人书画、刀画教材、家居风水画,专注于研究齐白石文化及传播书画艺术32年
网站制作:和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