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文化事业推广部:姚经理15138948246
齐白石文化字画销售部:谷经理17621914697
邮箱:qibaishichuanren@163.com
网址:www.qibaishichuanr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齐白石资讯
从齐白石的《毕卓盗酒》说起
时间:2016-09-06 08:00:33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齐白石《毕卓盗酒》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作品——《毕卓盗酒》,画的是一个退休官员,因手中无钱,而偷饮邻家所酿之酒的故事。该作构图简洁,画中一个酒瓮倾倒,主角就醉倒在酒瓮上边,满脸酡红,憨态可掬,十分生动。此画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幅画中蕴藏的深意,值得我们深究。

《毕卓盗酒》所画的官员毕卓,是东晋人,《晋书》载: “毕卓字茂世,新蔡鮦阳人也。……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及过江,为温峤平南长史,卒官。”

另有资料介绍:毕卓少年时豁达豪放,很有才华。公元321年任吏部郎。因当时朝政腐败,加上“八王之乱”,权柄你争我夺,杀杀砍砍,国无宁日。他为保身,扮成一个不问政事、不爱权势、饮酒自乐的人。他曾夜间盗饮邻家之酒被缚于酒瓮边,天亮时主人见是毕吏部,大惊,解缚谢罪。而他却大笑:“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并让其打酒再饮,大醉而归。至今民间仍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

那么,齐白石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呢?

我们知道,齐白石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大艺术家。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七十高龄。为了表示不与敌伪合流,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尽管天气寒冷,他宁愿全家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并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口贴上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

了解齐白石的崇高品德,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解读《毕卓盗酒》这幅作品。这幅画其实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画面题字是:“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毕卓只是个吏部侍郎,而不是宰相。魏、晋设吏部,置尚书等官,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比照一下唐朝前期。只有三省长官是宰相: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唐高宗之后,尚书仆射也不再是宰相,只有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的才算是宰相。)可见,吏部尚书就是人事部部长,吏部侍郎只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位置很重要,若不严于律己,是很容易收受贿赂,导致腐败的。但此类事未发生在毕卓身上,甚至出现“囊底无钱”的尴尬局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毕卓心中有廉,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一生做到光明磊落。

 

毕卓这个人的品格很高尚,他认为守住廉洁是一个官员的大节,是所有官员必须坚守的底线,即使 “囊底无钱”,也决不会在任职期间干那种“伤廉”的事。在毕卓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盗酒”不是什么真正的偷窃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故当主人知道此事后,因了解毕卓的为人,并未怪罪他,反而向他道歉;毕卓也并不因夜间被缚而恼怒,两人有说有笑,在酒瓮边再度痛饮一醉。此事在历史上传为美谈,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毕卓为官清廉的可贵品质。

毕卓宁肯因“囊底无钱”而盗酒,也不肯在任职时干那种“伤廉”的事。他虽只是个吏部侍郎,齐白石却将他拔高为宰相这种“高级领导干部”,是有意强调当大官的人,一定要有廉洁这种可贵的品质。可见,齐白石画毕卓,他是重塑了历史人物毕卓的形象,将毕卓作为那种为官清廉、注重大节的高尚之人的代表,从而表达了对清廉品格的礼赞。齐白石虽非官员,但他以卖画为生,自食其力,做人是清白的。尤其是在国难之时也不因生活艰苦而丧失民族气节,这更加难能可贵。于是,在一定程度上,齐白石也是另一类“毕卓”。这样,毕卓便成为一切具有清廉品格之人的象征,或曰成为一个廉洁的符号。因此,齐白石先生画的这幅《毕卓盗酒》,既是对自我的一种警示与肯定,更是一曲关于廉洁的颂歌

 


上一篇:百年之后 齐白石成为···
下一篇:艺术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卖画的

齐白石书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0229号
齐白石书画院主要经营齐白石书画、齐白石传人书画、齐白石后人书画、刀画教材、家居风水画,专注于研究齐白石文化及传播书画艺术32年
网站制作:和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