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文化事业推广部:姚经理15138948246
齐白石文化字画销售部:谷经理17621914697
邮箱:qibaishichuanren@163.com
网址:www.qibaishichuanren.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齐白石资讯
齐白石笔下的莲池情怀
时间:2016-11-09 08:10:33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莲池书院》齐白石,1932年,65.2×48厘米,纸本设色,

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

  前言: 《莲池书院》是齐白石先生为吴北江所绘,吴北江通过其弟子张次溪转求白石先生而得,该图绘于1933年(癸酋年)春农历二月。《莲池书院》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所收藏,该图在1996年拍卖价格为198万港币。


   吴北江(1877―1950),讳闿生、字辟疆,号北江,世人尊称北江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大文学家、莲池书院院长吴汝纶之子,“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作家、诗人、教育家。曾入总统府任秘书监,后留学日本。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曾主持保定莲池书院。当北江托学生次溪向白石老人索画时,白石老人想到北江夫子的尊人挚甫(汝纶)太夫子清末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所以画了《莲池书院》,把莲池景物画得恰到好处。白石老人在画上题记云:“吾曾游保阳,至莲花池观莲花,池上有院宇,闻为挚甫老先生曾掌教、大开北方文气之书院也。去年秋,北江先生赠吾以文,吾故画此图报之,以补挚甫老先生当时未有也。”北江夫子得了此图,非常欣幸,回信给他说:“先君主讲莲池十有余年,北方文化,由此而开。闿生髫龄随侍,钓游于此,至今一草一木咸萦梦寐,恨不通绘事,莫能图写,以寄吾思。何意屈劳椽笔,成此名篇,不独莲花藤蔓,千古常新,而先君教泽,俨然犹可想见,且得海内第一流大师润色描摹,良是永垂不朽。闿生尤当什袭藏示子孙,永为法矩,敬志先生之嘉惠于不忘也。不尽之情统由张生次溪代达。”此图此函,可说是一段文字佳话。

 

  不论在复杂深邃的书画史上,还是在跌宕起伏的艺术品市场,齐白石总是绕不过的话题。大器晚成的白石老人,画作多取材花鸟,其笔下的昆虫虾蟹最为精致,而齐白石一生山水作品数量最少。1933年,作于保定的《莲池书院》是破例而作,他自称“别出心裁、经意之作”。

  保定之行

  1933年齐白石的第二次保定之行,缘于故旧夏午诒。齐白石四十岁时结识夏午诒,当时,齐白石尚未走出湘潭,夏午诒力劝他不要“株守家园”。1902 年,夏午诒请齐白石游历西安,并介绍他结识名家樊樊山。第二年,夏午诒带齐白石去北京结识李瑞、曾熙等书画名家。夏午诒的努力,使齐白石走出了“五出五归”的第一步,视野大开,成为齐白石真正成名的“贵人”。1920年,夏午诒成为曹锟幕僚,他曾派人接齐白石到保定游玩。白石在自述中记录了这次保定之行:“民国十年(辛酉1921)我五十九岁。夏午诒在保定,来信邀我去过端阳节,同游莲花池,是清末莲池书院旧址,内有朱藤,十分茂盛。我对花写照,画了一张长幅,住了三天回京。”

  1933年,齐白石弟子张次溪向吴闿生请为《白石诗草》题词。吴北江为莲池书院前任院长吴汝纶之子。借此机会,齐白石欣然创作了《莲池书院》,又应吴闿生之请题签。

  莲池盛况

  吴汝纶执掌下的莲池书院,作为清早期建立影响最大的一座省级书院,历经两百年之久,其兴衰与政治、文化休戚相关。

  清代前期,书院教育受到控制,雍正以后,才逐渐放宽。当时直隶总督李卫奉诏在省城保定建立书院,“环城行数十武,亭馆就荒,池水于遏不东注,顾以林群幽邃,云雾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保定莲池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地方政府官办书院的代表,在学生研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及区域社会影响方面成为范本。乾隆十年(1745)古莲花池被定为行宫,乾隆帝垂青莲池书院,三次莅临书院,多次赋诗。

  鸦片战争爆发后,传统教育面临改造,西方学制及管理体制引入成为潮流。1896 年,莲池书院校长是具有近代革新思想、关注并不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吴汝纶受李鸿章之聘继张裕钊之后执掌莲池书院,在书院课程中增加西学内容,鼓励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并猛烈批判科举考试制,力主改书院为学堂。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11 月,保定沦陷。联军驻军保定十余月之久,古莲花池的亭台林馆被夷为平地,吴汝纶触目感伤。退兵后,吴汝纶拒绝直隶总督袁世凯的登门挽留,为刚刚去世的李鸿章整理遗稿,带着遗憾离开了苦心经营十余年的莲池书院。

  吴闿生,号北江,曾入总统府任秘书监,后留学日本,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吴闿生是吴汝纶之子,出于对吴汝纶与其掌教的莲池书院的敬重,齐白石绘制这幅《莲池书院》时格外用心。

  匠心独运

  齐白石自述中坦言:“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但“五十岁后,懒于多费深思,曾在润格中订明不再为人画山水,在这二年中,画了不过寥寥几幅……破例画了几幅,如给吴北江画的《莲池讲学图》……这几幅图,我自信都是别出心裁,经意之作。”画作构图、造型、笔墨都不追求险奇,以质朴为本色,但是无论从景致的安排到房舍屋宇以及点睛人物,无不作了细致推敲和高度概括,恰到好处而毫无因袭造作。

  1995 年中国嘉德“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专场拍卖中,这幅作品现身市场,当年拍卖价格为198 万元,曾创下齐白石山水拍卖纪录。书画家启功观赏这幅画作,感慨至极,认为此画“足称掌故”。《莲池书院》饱含历史沧桑、政治风云,又兼多位当事人之间深情厚谊,在齐白石作品中殊为罕见,堪称绝响。

 

    《莲池书院》齐白石,1932年,65.2×48厘米,纸本设色,

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

  前言: 《莲池书院》是齐白石先生为吴北江所绘,吴北江通过其弟子张次溪转求白石先生而得,该图绘于1933年(癸酋年)春农历二月。《莲池书院》现为香港杨敬德先生所收藏,该图在1996年拍卖价格为198万港币。


   吴北江(1877―1950),讳闿生、字辟疆,号北江,世人尊称北江先生,安徽桐城人,清代大文学家、莲池书院院长吴汝纶之子,“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古文学家、作家、诗人、教育家。曾入总统府任秘书监,后留学日本。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曾主持保定莲池书院。当北江托学生次溪向白石老人索画时,白石老人想到北江夫子的尊人挚甫(汝纶)太夫子清末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所以画了《莲池书院》,把莲池景物画得恰到好处。白石老人在画上题记云:“吾曾游保阳,至莲花池观莲花,池上有院宇,闻为挚甫老先生曾掌教、大开北方文气之书院也。去年秋,北江先生赠吾以文,吾故画此图报之,以补挚甫老先生当时未有也。”北江夫子得了此图,非常欣幸,回信给他说:“先君主讲莲池十有余年,北方文化,由此而开。闿生髫龄随侍,钓游于此,至今一草一木咸萦梦寐,恨不通绘事,莫能图写,以寄吾思。何意屈劳椽笔,成此名篇,不独莲花藤蔓,千古常新,而先君教泽,俨然犹可想见,且得海内第一流大师润色描摹,良是永垂不朽。闿生尤当什袭藏示子孙,永为法矩,敬志先生之嘉惠于不忘也。不尽之情统由张生次溪代达。”此图此函,可说是一段文字佳话。

 

  不论在复杂深邃的书画史上,还是在跌宕起伏的艺术品市场,齐白石总是绕不过的话题。大器晚成的白石老人,画作多取材花鸟,其笔下的昆虫虾蟹最为精致,而齐白石一生山水作品数量最少。1933年,作于保定的《莲池书院》是破例而作,他自称“别出心裁、经意之作”。

  保定之行

  1933年齐白石的第二次保定之行,缘于故旧夏午诒。齐白石四十岁时结识夏午诒,当时,齐白石尚未走出湘潭,夏午诒力劝他不要“株守家园”。1902 年,夏午诒请齐白石游历西安,并介绍他结识名家樊樊山。第二年,夏午诒带齐白石去北京结识李瑞、曾熙等书画名家。夏午诒的努力,使齐白石走出了“五出五归”的第一步,视野大开,成为齐白石真正成名的“贵人”。1920年,夏午诒成为曹锟幕僚,他曾派人接齐白石到保定游玩。白石在自述中记录了这次保定之行:“民国十年(辛酉1921)我五十九岁。夏午诒在保定,来信邀我去过端阳节,同游莲花池,是清末莲池书院旧址,内有朱藤,十分茂盛。我对花写照,画了一张长幅,住了三天回京。”

  1933年,齐白石弟子张次溪向吴闿生请为《白石诗草》题词。吴北江为莲池书院前任院长吴汝纶之子。借此机会,齐白石欣然创作了《莲池书院》,又应吴闿生之请题签。

  莲池盛况

  吴汝纶执掌下的莲池书院,作为清早期建立影响最大的一座省级书院,历经两百年之久,其兴衰与政治、文化休戚相关。

  清代前期,书院教育受到控制,雍正以后,才逐渐放宽。当时直隶总督李卫奉诏在省城保定建立书院,“环城行数十武,亭馆就荒,池水于遏不东注,顾以林群幽邃,云雾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保定莲池书院一度成为北方地方政府官办书院的代表,在学生研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及区域社会影响方面成为范本。乾隆十年(1745)古莲花池被定为行宫,乾隆帝垂青莲池书院,三次莅临书院,多次赋诗。

  鸦片战争爆发后,传统教育面临改造,西方学制及管理体制引入成为潮流。1896 年,莲池书院校长是具有近代革新思想、关注并不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吴汝纶受李鸿章之聘继张裕钊之后执掌莲池书院,在书院课程中增加西学内容,鼓励引进西方思想文化,并猛烈批判科举考试制,力主改书院为学堂。1900 年,八国联军入侵。11 月,保定沦陷。联军驻军保定十余月之久,古莲花池的亭台林馆被夷为平地,吴汝纶触目感伤。退兵后,吴汝纶拒绝直隶总督袁世凯的登门挽留,为刚刚去世的李鸿章整理遗稿,带着遗憾离开了苦心经营十余年的莲池书院。

  吴闿生,号北江,曾入总统府任秘书监,后留学日本,北洋政府时期任教育部次长、国务院参议。吴闿生是吴汝纶之子,出于对吴汝纶与其掌教的莲池书院的敬重,齐白石绘制这幅《莲池书院》时格外用心。

  匠心独运

  齐白石自述中坦言:“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但“五十岁后,懒于多费深思,曾在润格中订明不再为人画山水,在这二年中,画了不过寥寥几幅……破例画了几幅,如给吴北江画的《莲池讲学图》……这几幅图,我自信都是别出心裁,经意之作。”画作构图、造型、笔墨都不追求险奇,以质朴为本色,但是无论从景致的安排到房舍屋宇以及点睛人物,无不作了细致推敲和高度概括,恰到好处而毫无因袭造作。

  1995 年中国嘉德“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专场拍卖中,这幅作品现身市场,当年拍卖价格为198 万元,曾创下齐白石山水拍卖纪录。书画家启功观赏这幅画作,感慨至极,认为此画“足称掌故”。《莲池书院》饱含历史沧桑、政治风云,又兼多位当事人之间深情厚谊,在齐白石作品中殊为罕见,堪称绝响。

 


上一篇:启功:忆齐白石先生
下一篇:齐白石真迹展暗藏“鉴证密码”

齐白石书画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3020229号
齐白石书画院主要经营齐白石书画、齐白石传人书画、齐白石后人书画、刀画教材、家居风水画,专注于研究齐白石文化及传播书画艺术32年
网站制作:和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