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传人、上海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汤发周趣谈:秀仪玩味——郭秀仪藏齐白石专辑! |
时间:2017-08-31 08:51:50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郭秀仪女士,为爱国将领黄琪翔将军之夫人,知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曾组织发起“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慰劳伤员,组织募捐。在孙炜先生撰写的《清风见兰——郭秀仪的艺术生涯》中提到:“郭秀仪的艺术收藏活动始於1946 年抗战胜利之后”。1951 年初,郭秀仪除作为社会活动家以外,郭秀仪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引荐下成为齐白石晚年入室弟子,齐白石对郭秀仪的绘画天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拜师后,郭秀仪每周至少去老师家一次,学习绘画。齐白石常在郭秀仪的作品上题字,亦常赠予其自己的画作。如本次拍卖作品《朱砂梅》、《鸡冠花》、《花实各三千年》等,本次保利秋拍有幸征集到数件齐白石赠予郭秀仪女弟子的绘画作品,在此介绍给各位藏家,希望大家能从中品位齐师和秀仪女士深厚的师生情谊。 齐白石与郭秀仪 齐白石 牡丹蜜蜂 牡丹是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吉祥的寓意使得文人墨客不断的描绘它。白石老人也不例外,一向注重在生活中观察的他,也常常在牡丹开放的季节里仔细观摩花朵的姿态。 娇艳的红牡丹与墨色叶和谐交织,那一抹洋红色朝气蓬勃而不失沉稳,衬托出九十五岁老人旺盛的创作力。而作为整个画面的核心,洋红色的花瓣层次十足,深深浅浅,有雨露过后的水气迷蒙,又好似迎风起舞,姿态婀娜,墨点形成花苞中的花蕾,若有萌动的力量。 这幅九十五高龄所作的牡丹,笔墨纵逸,别有一种自由、天真而老辣的意味,呈现出先生大胆洒脱的胸襟和崇尚自然的心性。虽然牡丹是富贵的代名词,但他眼中的牡丹绝不是权贵的化身。他曾有联语“莫羡牡丹真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足以说明对老人牡丹的热爱,是他追求和谐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齐白石 红梅 白石老人对於梅花的美与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笔下的红梅,用纯净的西洋红平涂,红艳至极,还将梅枝干和花蕊变色为重墨,使红艳的红梅在墨色映衬下更加明亮清新。 齐白石 朱砂梅图 展览: 1.“第二届海外回流精品汇报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元 王冕 墨梅图 故宫博物院藏 护花何只隔银谿,雪冷山遥梦岂迷。 此幅为白石老人94 岁时的作品。舒畅的心情以及安逸的生活使白石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精力。其写意花鸟画在晚年虽然鲜见新题材出现,但也出现了一些实验性的笔法,如此幅梅花。齐白石与梅花的缘分是从其年少时便结下的,齐白石曾居湘潭县莲花寨梅公祠,每到冬天,从莲花寨到余霞岭20 餘里,梅花绽开,竞相斗艳,为此齐白石将梅公祠取名为“百梅书屋”。後来离家万里,诸事变迁,其脑海中的梅花形象却始终如一,他常以这傲霜之物来寄托自己对故园的思念,缅怀逝去的童年和青年时代。 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画花则喜爱用浓艳的洋红。但此幅并未使用“红花墨叶”之法。梅枝直接以朱砂写出,干涩而劲健有力的笔法表现出梅枝的虬曲姿态;梅花先以朱砂用没骨法画出花瓣,再以纯度极高的洋红辅以胭脂红,点染花蕊,以此来呈现出梅花的层次感。整体以气氛热烈的暖色调为主,鲜艳的色彩和强悍的用笔彰显
齐白石 花实各三千年 展览: 1.“第二届海外回流精品汇报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9月。 1.上款人为郭秀仪,女。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郭秀仪女士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郭秀仪是著名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黄琪翔的夫人。 寿桃是齐白石一向喜欢的吉祥题材。画中一提篮内放有两个桃子,画家用饱满的浓墨来描绘提篮,用笔苍劲老辣,提手的转折处更显出用笔的坚实与准确,一气呵成,犹如铁锥一般,充满了一股霸悍之气。篮中桃子,白石老人则用暖色调的饱满热烈的红色来表现,并点缀以嫩黄色,突显出桃子的新鲜之气。同时红桃与墨篮之间也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更显得明快、响亮而又具有活力。画中题句所用的篆书则是此作品的另一亮点,白石老人一生都在勤勉自励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探索之中,其对书法的兴趣也是从未间断,晚年更是善做行、篆二体的书法,其篆书彪悍、矫健,阳刚,让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种率真的表现力。 齐白石(1864-1957) 官上加官 展览: 1.“郭秀仪诞辰一百周年珍藏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翔仪国际基金会主办,2010年。 郭秀仪、黄琪翔夫妇 鸡冠花本就以外形酷似雄鸡而得名,它一般开在深秋,特别是七色彩极为明艳,比秋菊更能给人自强不息之感。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后,比较偏爱鸡冠花这个题材,也是因为其色彩明艳,造型突出。他曾在一幅《鸡冠花》图中题曰:“老眼朦胧看作鸡,通身毛羽叶高低。客窗一夜如年久,听到天明汝不啼。”诗文在诙谐中隐含着一层忧伤,可见白石不仅用鸡冠花表达一种田园情趣,一种盎然的生命力。亦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桑榆晚景时亦客居他乡的伤感。 此作品作於齐白石九十二岁,晚年安逸的生活,良好的体力,使白石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该作品在题材上并不新鲜,难能可贵在对与同样题材表现的创新。花草与群鸡彼此不同,但又在“鸡冠”的造型上互相类似。可见白石老人对各种物象的表现方法互相借鉴、各种相关题材互相借鉴。画面构图简单而巧妙,一只母鸡领五只小鸡悠然地觅食於鸡冠花下。鸡冠花以藤黄、花青写其叶,以浓墨勾勒叶茎,以洋红画花头,色彩对比强烈。母鸡以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表现出其略显臃肿的体态,纷披的羽毛以大笔写出,交代出其质感与层次感。小鸡们憨态可掬,充满天真稚趣。整幅章法讲究,笔墨精妙,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实乃白石老人晚年佳构。 齐白石 秋菊
此画作于老人九十一岁高龄,此时的齐白石无论是绘画技法还是思想境界早已达到炉火纯。齐白石绘画主张“似与不似之间”。 老人这些随手拈来的笔墨技巧不是偶然的,这跟老人观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浓郁的乡村气息,陶冶了老人率真的情操,老人以他敏锐而独到的眼光来观察世间万物,所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能在老人笔下化为神奇。淳朴的乡村生活给老人带来了无限的创作激情和题材,老人一辈子兢兢业业,所作图画不计其数,但在九十高龄之后能创造出如此生动活泼的作品并流通与市场的为数也不会太多。纵观整个市场,白石老人的绘画一向很受广大收藏家和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尤其是九十岁以后的作品,此时老人的笔墨已入化境,随心所欲,涂抹成章,能得到老人晚年的作品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一件老人晚年的佳作。 齐白石 枇杷 来源:此作现藏者购于北京荣宝2008年拍郭秀仪专场。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白石艺术中心典藏推荐】:齐··· 下一篇:【齐白石艺术中心典藏推荐】: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