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再传弟子-汤发周浅析:李苦禅对齐白石艺术的继承与突破! |
时间:2017-09-16 08:40:20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李苦禅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高唐人。他年轻时投师于齐白石,生活贫苦,靠拉洋车求温饱。某日在拉车路上恰遇齐白石,李苦禅想躲开,却被齐白石拦下,李苦禅慌忙说:“我给老师丢脸了⋯⋯”齐白石正色道:“早年我也干过体力活, 当过木匠, 还有过卖画治印为生的经历, 难道我也丢脸吗?我是看见你拉车, 心里难过呀!”他叫李苦禅把租来的洋车退掉,让他搬到自己家,腾一间房给他住,并挑出几幅画,亲笔题款后送去画店。 在齐白石的精心栽培下,李苦禅的学业进步很快。李苦禅没有辜负老师的鼓励,艺术思想与实践等方面渐与齐白石心心相印,自然契合。齐白石弟子中,李苦禅从不追求似齐,齐白石赞道“苦禅学吾不似吾”,“吾门中有李生殊” 。李苦禅的绘画艺术是近于中道的表达。。深知艺术继承与发展规律的齐白石肯定了年少苦禅的艺术修养,李苦禅坚定了摆脱齐白石师门样相的信念,才形成齐、李之异,于是有了李苦禅在画史上的独立地位。“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绘画思想的核心观点,李苦禅接受了齐白石的观点,不仅仅学习了老师的艺术精华,还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 “学我者生”——李苦禅艺术的继承性 “众皆学我手,英也夺我心”是齐白石对李苦禅作品的夸赞。然而不管是从绘画的技巧还是审美意境,或从“画格”方面,都可以感受到齐白石的艺术风格渗透到了李苦禅的绘画作品和艺术情境中。 (一)人格品质、道德修养 李苦禅拜师齐白石,最重师其心。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人的一点启示。“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李苦禅敬佩其师有人格,一直保持正直的节操保持对祖国,对土地和对人民的衷心。那时,齐白石的艺术已渐被日本人所熟知。在东京,他的画可以卖上个好价钱,因此有不少赝品,只要临摹得稍稍有些相似便可卖上好价钱。李苦禅最憎恶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 :他只学老师的艺术精髓,而不学师皮毛之迹;他宁可自己的画卖不出去,也决不去“乱真”,贪图钱财。 齐白石和李苦禅都是从乱世里磨练出来的,但是对于世俗生活中的小事他们总是表现得有些迟钝,他们只对艺术情有独钟,将生命奉献给绘画生涯。他们俩待人接物诚恳真挚,永远不会为了金钱而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地去迎合他人趣味。李苦禅笑谈,“或许是人一老实就容易犯傻,不过我认为傻人有傻福,人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他认为人品、思想都会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来,画品如人品。所以只有高尚的人才能画出意境深远、意义深刻的绘画佳作。 (二)重视写生、注重意象 齐白石曾师徐渭和八大山人,所以把八大山人的“意象”造型作为绘画之追求。齐白石被称为一位不朽的艺术大师,只用简单的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便解决了很多年来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艺术创作这方面的问题。齐白石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似与不似之间微妙的联系,为中国画的创造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齐白石的灵感大多来自亲身的体验,造型表现也大多来自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李苦禅曾有在西方学习绘画写生的经历,他强调“速写本是最好的画谱”,坚持写意画既不是表象,也不是抽象,而是“意象”方向的追求。这种“意象”呈现一种“不自知”的创作心境,为的是“缘物寄情”。这种境界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的“化境”。这些都是齐李二人在重视写生、追求意象表现的相同之处。 (三)书画一体、思想与笔墨并重 齐白石情到深处作画时用笔雄浑健拔, 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他的绘画创作多是信手拈来的,随意成趣的,风格简约大气活灵活现,充满生机。齐老自称:“诗第一,篆刻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李苦禅也同样认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他曾提出“画家字”这一观点,可以解释为字为画所用,画为字所融。二者作品都完整体现了书画一体的风格。他们同样画完画就立即题上字,使画与字的气韵连贯一致,蕴藏浓淡干湿的巧妙变化,带给观者一气呵成、连贯始终的审美感受。 思想与笔墨并重,这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高超的笔墨表现相结合,是齐白石和李苦禅这两师徒共同拥有的艺术理想。齐白石夸李苦禅说:“思想与笔墨色色神奇”,表达了齐白石的审美观点,同时表达了对苦禅的寄望。李苦禅的画笔墨滞涩、高古、凝重,下笔狠准稳,似乎每一笔都透露着豪气和逸气,甚至是“傻气”。 “似我者死”——李苦禅艺术的突破点 李苦禅不复制齐白石的艺术样相,而是延续老师艺术道路上的全面修养,最后“造自己个人的宇宙”。齐、李之不同,有先天之异,亦有后天之异;李与齐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有的出于自觉,有的则出于灵性的自然流露。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苦禅是有意识地不重复老师的创作题材与构图技巧,不刻意模仿老师的笔墨技法。 (一)构图之异 从构图上看,齐白石绘画从不强调物象的外表浅层的东西,而是重视事物本身的性质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深度关联。李苦禅则认为:“绘画中的构图,就像哲学世界里的矛盾,就要让画面产生一种特殊矛盾,再在矛盾中寻求统一。若是按照物象本生的自然规则去构图,便会失去矛盾,无力,就温。那么什么才是矛盾呢?对立方向或成角方向都要体现在画面的每个角落。产生了矛盾,这才可以谈到构图中的气势。四平八稳是写意画中最忌讳的,有时候差一点儿就画坏掉了(也称‘造险' ),但还没坏——化险为夷,这才是最有魅力的构图。” (二)笔墨之异 从齐白石的山水画可以看出,他是将点线、皴染、干湿综合运用并使之相融合,用笔灵动,以柔润为主。 齐白石的笔墨简括,喜欢用灵动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丰富的情境。与齐白石相比,正、大、纯、厚便是苦禅先生的笔墨特色,习惯于用侧锋方笔,棱角颇多,画面造势方硬且有力,所以笔墨以刚硬为主。 (三)具体作品之异 把齐白石的作品《松鹰图》与李苦禅的作品《远瞩》作对比,就会发现二人在绘画风格上存在的差异。齐白石的《松鹰图》表现得更加文气,而李苦禅的《远瞩》更显得霸气和刚硬。《松鹰图》的构图就是颇具匠心的,老鹰昂首回顾,挺立在松树枝干上,松树枝向下弯曲着,仿佛在雄心勃勃的老鹰面前也低下了骄傲的头,画面充满了温润的氛围。而《远瞩》中的鹰,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威猛如鹰者,立于高山之巅,亦回眸四颈,雄视天下,气吞山河。有人说齐白石的鹰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雅士,那么李苦禅的鹰便是不可一世、睥睨天下的三军统领。 (四)整体风格之异 从整体上来看,齐白石的艺术特色表现为热烈的生活气息、乡土情结,灵动、诙谐的笔墨趣味,孩子般天真烂漫,平正见奇的画面构成,诗书画印与民间艺术的相互融合。而大气磅礴,沉郁雄浑,笔墨率性自然、意蕴丰厚,宏阔、深厚、古朴,浑然天成,与天同契是李苦禅的总体格调。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二者的性格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绘画语言的差异,造型的差异、表现手法的差异、意境的差异等等。其中,差异表现为相反的方向和同一方向上程度的不同。然而在师承关系中,假若不是同一方向就不会形成师生间的联系;假若不是相悖的方向,李苦禅也只会成为齐白石的复制,并且永远得不到突破和创新,也不会成就李苦禅在中国画史上的独立地位和独立存在的价值,也不会成为今天中国画领域大家争相学习的对象。简言之,同一方向上相似联系和相异性构成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的连接点。 结 语 在现代画史上,齐白石和李苦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师徒关系,也是艺术灵魂间的沟通。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李苦禅这个人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对于齐白石,无论是从做人还是艺术,李苦禅都做到了完美的继承和突破,他可以称作为一位传奇人物。但他的画更给我们以生命之感:告诉我们创造精神是无限的。他的鹰眺望祖国的壮美山河,渴望祖国繁荣昌盛;他的鹰带着一腔壮志雄心奋起高飞,让我们相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呈现时代的精神。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人生短暂,艺术长存。”我知道这不是在说任何艺术,而是说人民所肯定的艺术,我想苦禅老人就是这样的艺术创造者! (文章转自网络) (图文/少白公子) 齐白石真迹展暨齐派国画传世真迹品鉴会正在进行中。。。详见:齐白石传人书画网www.qibaishichuanren.com,欢迎品鉴收藏。。。 上一篇:齐白石再传弟子 汤发··· 下一篇:白石门下-汤发周揭秘:齐白石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