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 齐白石王缵绪成都失和背后的故事 |
时间:2015-07-24 17:13:55 来源:www.qibaishichuanren.com |
摘要: 在深圳,汤发周按中国传统仪式叩拜齐白石最疼爱的小女儿、著名国画家齐良芷女士为师。齐良芷女士亲授汤发周国画、篆刻、书法、为其起笔名子海,号少白,并赠“白石山堂”墨宝一帧和“白石传人”“少白”,印章各一枚。亲得画坛巨匠家传真谛,画艺在继承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其笔下百态千姿的墨虾,活灵活现,趣味盎然。他擅长画鱼、螃蟹、寿桃、蝴蝶、蜻蜓、蝉、小鸡。吸众家之长,将大写意花鸟与工笔虫鸟草有机融汇。并将白石老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贵在传神”的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 齐白石《蜀游杂记》第4页抹掉了有关王缵绪的记忆。 一个是著名画家,一个是原四川省主席 1936年,成都书画界、收藏界发生了一件大事:著名画家齐白石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国民党上将王缵绪,结缘于成都,他们和睦相处,谈书论画,但1941年,也就是白石老人蜀游后的第五年,81岁的大画家在他的《蜀游杂记》末页这样写道:“辛巳冬十月十又八日因忆在成都时有一门客,日久忘其姓名,翻阅此日记,始愧,虚走四川一回。” 对当年曾热情接待自己的国民党上将王缵绪,白石老人居然称其为“门客”,“忘其姓名”。1946年9月,他又翻阅了一次《蜀游杂记》,面对往事他挥笔写到“丙戌秋,明日中秋,偶捡旧书,见此本子,也伴我历游四川,仍作记事用。老年人善忘,有一小事,必须记之。” 那么,是什么“小事”让白石老人时隔十年后依旧“必须记之”?这就是1936年成都民间一度热议的话题:两位名流由最初的和睦相处,继而发生冲突,不再往来。 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蕴含着怎样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两人间的个性差异呢? “儒将”王缵绪的书画雅好 华西都市报今年8月17日周末版刊发了《闹市里有座83岁的“王公馆”》,报道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及其长子王泽俊在蓉旧公馆的往事,这引起王缵绪重孙女郑纪女士的热情关注。 现供职于北京某媒体的王缵绪重孙女郑纪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中,只有王缵绪和田颂尧是秀才出身,王缵绪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他早年曾加入海上亭云书画社,与黄宾虹、张大千、陈泽霈等有往来。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特任命王缵绪为川西文物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10月10日,王将自己毕生收藏的文物捐献给政府,分别由西南博物院(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川西博物馆(现四川省博物院)保管。 王缵绪,1885-1960,四川西充人,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弁目学堂后转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炮科,与刘湘、杨森同窗,抗战初期,王任四川省主席、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等军政要职。 郑纪女士介绍,王缵绪自有“儒将”之称,解放后,他将自己创办了二十多年的重庆(私立)巴蜀学校和西充巴蜀分校(现西充中学)以及他收藏的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重庆三峡博物馆在“景仁怀德”展览前言中所说:“王缵绪先生捐赠的300余件(套)书画,几乎全为珍贵文物”。 据了解,王缵绪目前存有部分诗词、题字传世,资中永庆寺牌匾“令我见佛”、资中银山镇题“古银山县”、重庆巴蜀学校“毋忘国耻”、“诱诲堂”等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观音大士像》是齐白石赠送给王缵绪的画作(郑纪供图) 恭迎白石老人入川做客 就是这样一位大名鼎鼎的“儒将”,却和同样大名鼎鼎的齐白石,发生了一段“反目为仇”的故事。 1933年,齐白石让他的三子齐良琨到四川趟路。他特别嘱咐三子给王缵绪捎去四册手拓印谱,另外还有齐白石为王缵绪所作的“梦中蜀景”一幅,还题了一首《梦游重庆》诗:“百尺红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表达了他对王缵绪知遇之情的感激,也表达了他很想到川一游的愿望。 时任第四十四军军长的王缵绪,收到齐白石赠予物品后,因忙于军政事物未能满足齐的请求。到1936年初,王才约齐白石来成都做客,并热情安排他住在文庙后街自己的王家大公馆里。 当时,齐白石是带着胡宝珠和两个孩子经汉口到成都的。王缵绪特意为他安排并接触上不少艺术高人及门人弟子。这对齐白石,应该是有不小收获。 按郑纪的说法,当年,为了表示对王将军的感激之情,齐白石在王家所住一年多时间里,为王画了几幅画、刻了不少印。 另外,齐白石那次借王缵绪邀请入川,还有一个目的也得到满足:他的二夫人胡宝珠是四川丰都人,自和胡宝珠成婚多年都从未和老丈人一家见上一次面。不久,王缵绪专门派遣车辆与侍卫护送,安排齐白石一家探望了故乡的亲人。 没想到,大画家不久后就和王缵绪闹翻了。 两人“反目为仇”的背后 之所以闹翻,当时有一种说法是,齐白石来蓉后,他不愿对王氏所藏书画的真假做出判断,也拒绝为其题盖鉴章。原因呢,一方面是藏品有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鉴定能力的问题。 而成都已故作家车辐先生曾在书中透露:王缵绪喜玩古瓷器及书画,但他买的古书字画多半为赝品。齐白石到来后,王以其藏画求其鉴定,齐即指出其真伪,赝品居多。王不悦,这位“半吊子”儒将现出了军阀脾气,于是和齐有了矛盾。 对此,四川著名书画研究者张玉丹、刘振宇先生经考证认为,其实,造成这两位“巨人”友情破裂的真正原因,或许应该从1936年成都的文化生态和齐白石的个性来考虑。 1936年,四川的混战还没结束,蒋介石与刘湘、刘湘与刘文辉等各种政治势力都在做最大的努力,文化艺术也是变化无常,一方面是几千年封建专制被推翻,迎来思想上的大解放,华西协和大学和四川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使得西方现代的文化艺术观念逐渐为人知晓,先后涌现出巴金、郭沫若、李劼人、张大千等一批川籍艺术家。另一方面,正统绘画在成都仍然很有市场,在一些出身高贵、以正统自居的人看来,新派画家齐白石就是野狐禅,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而齐白石的到来,打破了四川书画界、收藏界原有的平衡,便有个别人借机挑拨,制造事端。 张玉丹、刘振宇还认为:当时,到成都后的齐白石并未融入休闲之都的欢愉之中,他闭门作画,一些仰慕者登门拜访,常吃闭门羹,于是他们有些恼恨齐白石。 当然,对王缵绪,齐白石还是非常热情的,他先后给王绘制了《钟馗搔背图》《红梅图》等,这些作品都绘制精美,尺幅巨大,是齐白石的书画精品,可见他对朋友的真诚。 但如果发生了误会,他心里又非常不悦,只是由于邀请者是军阀,加之又住在人家公馆,他只能回到北平后在日记上发泄自己的愤怒,涂抹掉关于这个人的一切记忆,如在齐白石《蜀游杂记》上可以看到多处涂抹痕迹,5月28日《蜀游杂记》有“廿八日申时到成都,住……”句。从齐白石涂抹的那一刻,这两位曾经的挚友就变成了路人。 上一篇:南锣鼓巷原样恢复老建筑&nbs··· 下一篇:一代大师齐白石的罕见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