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 山水(五帧) lOT1212 【估价】单位RMB2,200,000—2,600,000 【成交价】单位RMB 2,400,000 尺寸:29.8×31.7cm×5 | 作者:齐白石 | 日期:2011-05-23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装裱: | 镜心 | 钤印: | 齐璜私印、能事不受相促迫、璜印、璜、频生、行乐却忘贫里过、齐璜印信、频生 | 题识: | (一)石潭听瀑。齐璜。 (二)竹屿联囗。齐璜。(竹屿联诗) (三)罗山囗囗。囗囗 (罗山雅集?) (四)囗桥囗月。齐璜。(荷桥听月?) (五)囗囗闻歌。齐璜。 | 鉴藏印: | 色目人(五次) | 著录: | 1.《荣宝斋·古今艺术博览》第5-7页,2002年1月总第14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2.《最后的辉煌——走进齐白石晚年的艺术世界》萨本介编著,第2-13页,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3.《上海艺术家·张大千齐白石特刊》第102-103页,2007年增刊。 4.《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72-17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 描述: | 罗山苍翠写溪游 文/郎绍君 这是齐白石早年的四开册页*,原册应不止此四开,其余作品应是在流传过程中散佚了。这四开的款题和印章有剥落。可以辨认出的是: 一、“竹屿联诗,齐璜”,钤白文“璜印”; 二、“罗山囗囗,齐璜”,钤白文“璜印”,朱文“频生”,及白文闲章“行乐却忘贫里过”; 三、“囗囗闻歌,齐璜”,钤朱文“频生”; 四、“囗桥囗月,齐璜”,钤白文“齐璜印信”“寄园画隐”。 “寄园”、“寄园画隐”是齐白石早年的自号。他二十七岁(1889年)拜湘潭胡沁园为师学习诗、书、画,三十二岁(1894年)开始与朋友组织龙山诗社、罗山诗社,三十四岁开始习刻印。那时,因家庭贫困,他常寄住在老师胡沁园家或同辈诗友黎松安、黎丹、罗真吾的家里,所以自号“寄园”。“寄园画隐”是从“寄园”二字脱化而来的。
迄今所见齐白石有确切记年并有“寄园”款题的作品,是1897年(三十五岁)的《婴戏图》四条屏(中央美术学院藏)和《李铁拐》(浙江省博物馆藏)。两件作品均见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之《齐白石全集·第一集》。《婴戏图》中的《放风筝》所题“寄园”二字是作为名号用的;《李铁拐》款题“丁酉九月齐璜作于寄园”,“寄园”二字指的是作画地点。 1900年,齐白石为一个江西盐商画十二幅通景《南岳全图》,得银三百二十两,典租了离他家不远的梅公祠,携妻儿居住。他在祠内盖一间书屋,名之曰“借山吟馆”。“借山”二字,取租借之意,与“寄园”略有不同,于是又自号“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等。同年,他作了一幅《借山吟馆图》并自题二诗,众诗友纷纷唱和。1903年,长沙友人徐崇立为图题:“寄园先生自画所居借山吟馆为图,并自题二绝句,一时朋簪和者甚众”云云。可见。齐白石“寄园”之号,是为友人所熟悉,至20年代初还被使用着。 这四幅册页的款题书法,学的是何绍基行书,其风格与齐白石四十岁前的书风完全一致。《白石老人自传》说:“我起初写字,学的是馆阁体,到了韶塘胡家读书以后,看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年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这四幅册页的款题书法,结体、用笔和风格,与上述《李铁拐》等作的款题书法十分接近,都摹仿何体行书。由此可以推知,这套册页约属于齐白石三十多岁的作品。 画上的印章也能证实这一判断。齐白石最早是从本地诗友和黎松安等学习刻印的,最初摹刻浙派创始人丁龙泓、黄小松的作品,齐白石四十多岁后,得到《二金蝶堂印谱》,才改学赵之谦印风。这四开册页中的印章,有些稚拙,但很规矩,可以明显看出对丁、黄一路古拙风格的模仿,应是四十岁前所刻。“璜印”“频生”等印在其它作品中见过,“能事不受相促迫”(朱文)、“行乐却忘贫里过”(白文)、“寄园画隐”(白文)等,在现存齐白石印谱中很少见,对于研究齐氏早年刻印很有价值。 齐白石最早从《芥子园画谱》临摹山水画,在拜师胡沁园之后,胡介绍过自己的朋友潭荔生(号瓮塘居士)教他画山水。潭荔生学四王,因此,齐白石早年的山水画,接近于四王一路画风。这从存世作品《龙山七子图》(1994年,私人藏)、《山水四屏》(1897年,北京文物商店藏)等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四开册页中圆形的披麻皴,山石边缘处颇为平均的苔点,点景人物的姿态与勾勒方法等,与上述作品相一致。题目中标明的“罗山”、“石潭”等,都是湘潭的地名。画中山石、树木、房屋、桥梁、人物的画法,是对前人图式的一种综合,但画中的境界,又与画家对真山真水的感受和匠心构思分不开。如《罗山囗囗》和《石潭听瀑》都画了连绵的水塘,这正是齐白石家乡—湘潭丘陵地带的特色,是画谱中没有,古代作品中也及少见的。《囗囗闻歌》一幅,以平远构图刻画柳岸、河面、茅亭、小舟和天上的群雁,简洁平朴而含蓄。《竹屿联诗》,以高远的构图,描绘山下茅屋里,有二人在联诗。画面阴云密布,山雨欲来,细竹婆娑,呈现的是另一种动态的诗意。 这一时期,齐白石因得到湘潭士绅胡沁园、陈少蕃和著名学者王闿运的提携、帮助,由一个雕花木工变成一个画师,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并逐渐由民间艺匠的圈子进入了湘潭的文化圈子,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也逐渐发生变化。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读书习字,作画刻印,有时还游山玩水,联句赋诗。他后来写给黎松安的信中,曾描述过这段生活: 回忆二十年前,与公频相晤时,退园、云溪,多同在坐。坐必为十日饮,或造花笺,或摹金石,兴之所至,则作画数十幅。日将夕,与二三子游于口溪之上,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蟛蜞横行自若。少焉,月出于竹屿之外,归诵芬楼促坐清谈。璜不工于诗,颇能道诗中之三昧。有时公或弄笛,璜亦姑妄和之,月已西斜,尚不欲眠。当是时,人窃笑其狂妄,璜不以为意焉!(转引自齐佛来《我的祖父白石老人》第43-44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 这四开册页,正与上述描述相表里,可谓“罗山苍翠写溪游”,使我们看到了青年齐白石生活的一个侧面,其珍贵的价值,是不待言的。 *注:郎绍君先生写这篇文章时仅见到四开此页,此次上拍共有五开。 |
堪称国宝的齐白石30岁山水册被贱卖 转发(2014-05-08 06:00:00) 堪称国宝的齐白石30岁山水册被贱卖 近期在搬家整理图书过程中翻看图录无意中发现一套白石早年真迹册页竟然被以假画一样的超低价格拍出感到惊讶!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套可以堪称国宝的齐白石30岁山水册。 一套近年被北京某大拍行以假画一样超低价格贱卖掉的齐白石早年山水册精品。这件白石创作于1894年前后的山水册页,为白石老人32岁左右所画,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齐白石山水画代表作品。 不知是委托方不了解还是拍卖行专家疏忽或另有目的,这套堪称国宝级的5开册页竟然被以假画的价格评估,竟然被以超低的假画价格(人民币336000元)拍出。在这里也恭喜那位有眼力捡得国宝的识货买家。这套册页曾经两次重要著录在拍卖图录中竟然只字未提。其中:2002年出版《荣宝斋》杂志第一期; 2003年出版《最后的辉煌--走进齐白石晚年的艺术世界》萨本介著,荣宝在出版社出版。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套百石老人32岁的山水画册页精品: 齐白石 山水五幀 28*32cm.*5 约0.8平尺(每幅) 估价RMB:200000--300000; 成交价RMB:336000(含佣金)。 白石1909年致黎松庵书,极真挚典雅,厕身唐宋而无愧。 “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蟛蜞横行自若。少焉,月出于竹屿之外,归诵芬楼促坐清谈。璜不工于诗,颇能道诗中三昧;有时公或弄笛,璜亦姑和之。月已西斜,尚不欲眠。当是时,人窃笑其狂怪,璜不以为意焉。”直似长公手笔也。 蟛蜞是淡水产小型蟹类。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甲壳纲,方蟹科。头胸甲略呈方形,体宽3-4厘米。蟛蜞别名礼云蟛蜞子称为:礼云子。礼云语出《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螃蜞(《集韵》)又因两只大螯似古人“拱手行礼”故而称为礼云。 雄性螯足较大,雌性螯足较小,螯足没毛,步足有毛。多栖息于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钻洞能力很强,行走速度快,是常见的淡水小型蟹类。蟛蜞,形似小螃蟹,大者如大拇指般大小。分布辽东半岛、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浙江沿海等地。产于福州内河,在河边泥土小洞中栖存。善于攀爬树木。 蟛蜞是一种小的螃蟹。螃蟹是吃荤的,蟛蜞是吃素的。夏天的蟛蜞吃芦苇叶子,一股草腥味。夏天的蟛蜞平时不能吃。捉回来是当肥料的。到芦苇滩上,大家围住蟛蜞往中间赶。蟛蜞爬成一堆,赶快用麻袋装。装回家后,蟛蜞已经死了。每四棵稻秧中间放一个蟛蜞。三天后,稻秧疯长。到了冬天,蟛蜞冬眠,它们都在洞中,这个时候它们已经不吃东西了,用铁锹挖出来是可以吃的。此小生灵学名“相手蟹”,由于习惯横行,偶尔直行时两只前螯合抱,一步一叩首,摇摇摆摆,彬彬有礼,犹似古人行礼作揖状。故文人老饕以古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句,为之取雅名“礼云”,其卵子自然就有了一个锦缎般的名字:礼云子。尤以番禺所产,最为上乘。此美食高蛋白高脂肪。此等天物堪称田基第一美食、顶级农家菜精华,鲜美之口福非海鲜河鲜可比,静默中细嚼之,嘴内碎开之声有如天籁,直道是“天下奇鲜”。 蟛蜞秋冬季节成熟,被捕来制成蟛蜞酥、蟛蜞酱。也有被小孩钓来玩的,用绳缚着放于地上,蟛蜞嘴中便冒出白色泡沫,好像锅中煮饭,因此,小孩嘴里唱道:“蟛蜞煮饭给囝吃,囝去街中做乞食——”过去湖南内河岸边都有蟛蜞,钓蟛蜞是当年小孩的一大乐趣。笔者儿时还和同伴们玩过钓蟛蜞比赛,至今还记忆犹新。 白石1909年致黎松庵书,极真挚典雅,厕身唐宋而无愧。 “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蟛蜞横行自若。少焉,月出于竹屿之外,归诵芬楼促坐清谈。璜不工于诗,颇能道诗中三昧;有时公或弄笛,璜亦姑和之。月已西斜,尚不欲眠。当是时,人窃笑其狂怪,璜不以为意焉。”直似长公手笔也。 蟛蜞是淡水产小型蟹类。又称磨蜞、螃蜞。学名相手蟹。甲壳纲,方蟹科。头胸甲略呈方形,体宽3-4厘米。蟛蜞别名礼云蟛蜞子称为:礼云子。礼云语出《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螃蜞(《集韵》)又因两只大螯似古人“拱手行礼”故而称为礼云。 雄性螯足较大,雌性螯足较小,螯足没毛,步足有毛。多栖息于江河堤岸、沟渠等处的洞穴中。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稻叶吸取液汁。钻洞能力很强,行走速度快,是常见的淡水小型蟹类。蟛蜞,形似小螃蟹,大者如大拇指般大小。分布辽东半岛、江苏、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浙江沿海等地。产于福州内河,在河边泥土小洞中栖存。善于攀爬树木。 蟛蜞是一种小的螃蟹。螃蟹是吃荤的,蟛蜞是吃素的。夏天的蟛蜞吃芦苇叶子,一股草腥味。夏天的蟛蜞平时不能吃。捉回来是当肥料的。到芦苇滩上,大家围住蟛蜞往中间赶。蟛蜞爬成一堆,赶快用麻袋装。装回家后,蟛蜞已经死了。每四棵稻秧中间放一个蟛蜞。三天后,稻秧疯长。到了冬天,蟛蜞冬眠,它们都在洞中,这个时候它们已经不吃东西了,用铁锹挖出来是可以吃的。此小生灵学名“相手蟹”,由于习惯横行,偶尔直行时两只前螯合抱,一步一叩首,摇摇摆摆,彬彬有礼,犹似古人行礼作揖状。故文人老饕以古文“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句,为之取雅名“礼云”,其卵子自然就有了一个锦缎般的名字:礼云子。尤以番禺所产,最为上乘。此美食高蛋白高脂肪。此等天物堪称田基第一美食、顶级农家菜精华,鲜美之口福非海鲜河鲜可比,静默中细嚼之,嘴内碎开之声有如天籁,直道是“天下奇鲜”。 蟛蜞秋冬季节成熟,被捕来制成蟛蜞酥、蟛蜞酱。也有被小孩钓来玩的,用绳缚着放于地上,蟛蜞嘴中便冒出白色泡沫,好像锅中煮饭,因此,小孩嘴里唱道:“蟛蜞煮饭给囝吃,囝去街中做乞食——”过去湖南内河岸边都有蟛蜞,钓蟛蜞是当年小孩的一大乐趣。笔者儿时还和同伴们玩过钓蟛蜞比赛,至今还记忆犹新。
上一篇:沁园春韵——齐白石潇湘揽胜图
下一篇:【岁月掠影】齐白石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