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是否会画人物?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引发轰动的一知名作家攻击齐白石不会画人物:“因为咱们国家确实大师太少,好容易逮着一个像样的吧,大伙就死吹这个”,就此记者采访了齐白石的儿子齐良末。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齐白石老人在77岁时有了他的第12个孩子,取名齐良末。几天前,63岁的著名画家齐良末来到沈阳,为“沈阳齐白石艺术培训中心”授课,记者采访了他。
没见过的从来不画
齐良末对记者说,父亲一生诚实地做人、对待艺术。他完全是一个写实的画家,没见过的从来不画。有一次,父亲画芭蕉叶子,他画好了两边的叶子,在画到中间的叶子时,忽然下不去笔了,自言自语道,这叶子是向左还是向右?于是就不画了,出去看芭蕉,不看清决不下笔。
父亲以卖画为生养活我们子女12人。据辽沈晚报报道,一次,有一属龙的商人,想重金请父亲为他画一幅龙,父亲不好拒绝,约他第二日取画。那商人第二天看到的画是,一个插满鲜花的大花瓶,旁边还有一只杯子,那个龙就不精心地刻在花瓶上,而雕龙花瓶是平时常见的。
还有一次,世界和平委员会请他画和平鸽。父亲以前很少画鸽子,就让我专门养了一群鸽子。养鸽子就为了画鸽子,看它们的起落。父亲画的是飞起的鸽子,这鸽子尾羽都多少根啊?这问题一直在父亲脑中缠绕。他就让我五哥逮着一只,给他数尾巴。当时那只鸽子掉毛,数出来是12根。父亲就按12根去画了。
父亲创作的东西都是有实物可以对照的,不是真实的东西,父亲决不画,他的画都是人民喜闻乐见的。
半夜去描红摹子
齐良末讲,父亲到了晚年,声望很高,很多人都认为他随便抹一笔都很好。这时,赞誉声很多,听不到批评的。父亲却很有自知之明。那一年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睡在一张床上,当时我睡醒一睁眼,父亲不见了。这大半夜的,父亲上哪儿去啊?我就起来了,在画室看到父亲正趴在桌上画着什么,我说:“爸爸,这么晚了,你怎么不睡觉啊?”走过去我吓了一跳。父亲正拿着笔在那认真地描着红摹子呢。这是儿童学写字的启蒙阶段。父亲说,我老了,名声在外,耳朵里都是夸奖的声音,我画的到底好不好,弄不好我自己都会搞糊涂。我应该使我的东西形神俱似。有名望的画家画东西到最后都不像这个东西了,太放开,自己收不回来。我要自己管住自己,我要有格局约束我自己,我还要描一描红摹子,使我的笔法有放也有收。描红摹子需要时间和耐力,我描红摹子的立意是想在思想上管住自己,要有个规范。
父亲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艺术上到什么程度,怎样使自己更进一步。他所以晚年能有变法,能改造自己的画,如墨叶红花、虾的几次改变等,就因为自己有自知之明。
父亲的画风有许多都是自己创造的,不完全模仿别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父亲教育学生的一句话。现在我也画虾,与我父亲的又有所不同,自己得创造自己的东西。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只是跟在父亲的身后爬,永远是爬虫。
蓝布大褂
齐良末说,父亲一生节俭。宣纸外边包着一张皮纸,那叫纸皮。纸皮父亲也决不浪费,他在纸皮上勾了许多画样子,很多纸皮画都成了很珍贵的东西。其中有一张《麻姑献寿图》,是父亲自己创作的东西,弥足珍贵,父亲还在这张纸皮画上写下几个字:“有能力者得之是好稿。”
因为是父亲自己脑里形成的东西,父亲找张纸就能画,不见得非用好纸,好纸他舍不得。他用纸很节省。
在生活上也一样。父亲出生贫穷,是放牛娃,很是节省。吃饭是量米下锅,几个人几勺米,决不浪费。每次一有大型的宴会,父亲就穿着那件蓝布袍子去了。一出门就是那件,没有别的,多少年都不带改变的。后来在95岁寿辰时,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了,说老师您这过生日了,不能一年到头老是穿这个。最后学生凑钱,给他买了一件新大卦。
专攻人物的“齐美人”
针对前一段时间有一位知名作家攻击白石老人:“我好像都没见过他有人物画,有吗?我觉得,大师连人都不会画,那叫本事吗?”的事情,齐良末说,我爸爸最早叫做“齐美人”。他画的工笔美人画相当漂亮。如西施、虞姬舞剑图等。父亲最早画的就是人物和小虫。画工笔能没有深厚的功底吗?那人物的头发丝一条条如真发一般粗细。《齐白石画册》的开始几页就是人物画。因为父亲画美人拿手,人送外号“齐美人”。父亲在四五十岁以前一直在画人物。五十岁以后才改为写意画。即使他不会画人物,也不会影响他大师的地位,只要能创造一种画法,一种审美观念,就是大师了。
父亲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他也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章获得者,1962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目前,在国际上对我父亲评价很高,他的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代表了几千年传统以来有所建树的有所改造的有自己灵气在里面的艺术。
现在人们说,得不到齐白石的虾了,他已经去世了,能得到他儿子的虾也好啊!在美国我卖掉的画90%都是虾。
在沈阳,一位著名鉴赏家建议齐良末和弟子苗德志等办个展览。